邸建振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趙北口鎮李莊子小學,河北 保定 071600)
前言: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各個方面都能夠得以運用,小學數學作為數學教育中的基礎,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及日后數學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致力教改教研工作,小學數學教學在這一工作的落實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學理念方面,經過教改教研的小學數學教學理念中,更為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并不斷在生活中發現、運用數學知識,實現對其數學思維的有效培養。
在教材方面,其編排也更具系統性。就小學教材來說,新教材在編排中,將一些較為簡單的初一數學知識放在了小學教材中,進一步完善了知識結構,將一年級教學中一些難度較大內容集中后移,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更加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小學生認知規律。例如將一年級原有的“時間單位”知識移到了二年級下冊學習。同時,在內容上增加了實踐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教學方式方面,提倡小學數學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呈現出一個更富多彩、趣味性強、生活化的數學世界,將原有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具體化、生動化,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樂趣。并在數學寫作規則等方面加強規范,培養學生準確使用數學語言。
為適應現階段教改教研趨勢,小學數學教師也應及時更新自身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制定教學計劃,加強師生間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時、分、秒》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先與學生進行互動,提出一個與“鐘表”有關的謎語,如“兩兄弟,長得怪,弟弟高,哥哥矮。兩人賽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小學生十分喜歡謎題,在教師提出謎語后,能夠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互動猜謎,實現了良好的互動。在學生猜謎后,教師再詢問學生,“同學們,其實時針和分針還有一個小兄弟,你們知道他是誰么?”以此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接下來將要學習內容的興趣。
同時,教師也應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教師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劃分,請學生共同探討生活中存在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靈活學生思維。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思維之間的相互碰撞,能夠激發學生聯想能力和創造力,小組合作的形式也對其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小學數學教改教研形勢下,教師也應注重對自身教學方法的創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效果。
例如小學生對游戲十分感興趣,在學習過后,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鞏固學生多所學知識記憶。例如在學習《時、分、秒》后,教師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劃分,分別扮演時針、分針和秒針對應的時間。在聽到教師報出時間后,對應時針、秒針和分針的同學能夠立即站起,便為回答正確。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應給予一定的贊揚和獎勵,對于回答錯誤的同學也應給予鼓勵,以提升學生自信心和參與互動活動的積極性。
同時,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較為抽象、枯燥的內容,教師也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動化,降低學生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動態的平移、旋轉過程,并以視頻、動畫等形式,向學生演示一些軸對稱圖形的形成過程,如窗花制作等,使學生深入了解這些概念,并獲得啟示,發現生活中與之相關聯的事物,從而清晰的理解教學內容,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
結論:在教改教研的不斷深入下,小學數學課程在教學理念、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變化。小學數學教改教研工作的實施,已經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眾多的成就,在其實施過程中,教師也應盡快實現自身教學理念的更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師生互動活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活動。積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效果,進一步推動小學數學教改教研工作的實施,使教改教研工作發揮其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