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婷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滿歸林業局貝爾茨河濕地公園,內蒙古 呼倫貝爾市 022363)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內蒙古大興安嶺作為全國面積最大、集中連片、保存最好的重點國有林區,它維系著呼倫貝爾大草原和東北糧食主產區生態安全,是名符其實的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回首林區歷史,內蒙古大興安嶺以其豐富的森林資源滿足了國家建設中對木材的需求,以其飛快的發展速度實現了林富民強,以其百折不撓的精神塑造著特有的林業生態文明。所有這一切既是國家發展歷程的縮影又與林區行業的特殊性息息相關,同時也凝聚了林區人的智慧和力量,本文將以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滿歸林業局為例,深刻闡述滿歸林業局70年發生的深刻變化。
1964年前滿歸仍是一片原始森林,滿歸林業局正式成立后,為了大量從全國各地吸引人才,那時林業平均工資高于全國其他行業,為此大量的年輕人走進了林區,那時的滿歸林業局呈現兩個方面特征:
一是住房是板夾泥的木制房屋。二是街道是原生態的黃土路。因為沒有整體的城鎮規劃,人們在建房選地時比較隨意,基本上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建房的地點,所以房屋之間的道路橫七豎八、寬窄不一。三是白熾燈是家中唯一的電器。四是家家都是孩子成群。五是購買任何物品都要憑票。
一是林業職工較多。滿歸鎮內五分之四的職工都是林業職工,滿歸鎮有記載的人口最多時達到4萬人,這4萬人中有36000人是林業職工或是林業家屬。
二是產業單一。那時木材生產是滿歸鎮唯一的經濟支柱,幾乎所有的輔助單位都服務于木材生產這個中心任務。
三是科技薄弱。機械化水平極低的情況下,所有工作均靠人扛馬拉。
艱苦的環境,給了人們希望,也給了人們期望,經過調查,人們的愿望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健康第一,希望能夠建立健全醫療保險制度。二是金錢第二,希望林區能夠長遠發展,職工的工資能大幅上漲。三是渴求知識,希望懂得更多知識,擁有多種技能。四是社會穩定,生態良好,希望有良好的生活、就業、學習環境。五是住上樓房,希望有一間集中供暖,不必壓水、掃院的大樓房。六是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圍內購買汽車、出國旅游,進行高水準的消費。
一是天保工程,實現林區生態建設新目標。1998年滿歸林業局正式開始實施天保工程。2011年天保二期工程給滿歸乃至林區提供了難得發展機遇,林區的民生水平進一步提升。
二是《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意見》,實現了多種經濟形式蓬勃發展。2004年圍繞國有林區改革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種所有制經濟蓬勃發展,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重點民生問題逐步解決,城鄉面貌發生很大變化。
三是商品林全面禁伐,實現了工作性質的徹底改變。2014年4月1日起,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林區的天然林全部停伐,這標志著重點國有林區從開發利用轉入全面保護發展的新階段。林區人放下手中的斧鋸,投入到生態建設的最前沿,成為守衛祖國生態安全的忠誠衛士。
四是《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實現了林區改革全面突破。2017年2月20日這一天,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全區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隨著“三供一業”的徹底剝離,各林業局輕裝上陣,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再立新功。
70年林區職工同心同德,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大力推動改革,推進林區跨越式發展,實現了四大夢想。
一是棚戶區改造工程,讓林區職工實現了安居夢。自2009年開始林區開始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以滿歸林業局為例,截止2016年,滿歸林業局共計新建樓房2991戶,其中本地1118戶,異地1873戶。新建平房920戶。維修改造平房2085戶,集中供暖的樓房,紅磚火炕的平房滿足了滿歸所有居民的夢想。
二是人居環境整治,讓林區職工實現了城市夢。2018年是讓所有滿歸人為之振奮的一年,滿歸鎮成功被晉升了國家首批特色森林康養小鎮,為了提升小鎮整體形象,修建柏油路、栽植綠化樹種、清運垃圾、新建廣場、打造景區,滿歸整體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外地游客走到這里,紛紛感嘆這里的整潔、寧靜和高品位。
三是多種經營,讓林區職工實現了致富夢。隨著職工工資逐年增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永不止步,在林業局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許多職工發展了家庭經濟項目,白馬林場食用菌種植基地,100棟大棚免費供困難職工無償使用;昊疆純凈水廠生產的山泉水不僅占領了滿歸市場,更遠銷到北京。
四是五險一金配套齊全,讓林區職工實現了和諧夢。為了讓職工能夠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先后為職工繳納、配齊了工傷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望著卡里與日俱增的數字,林區職工都是美滋滋的。
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內蒙古大興安林林區都會堅持以提升森林質量為根本目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為建設綠色內蒙古、構筑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貢獻大興安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