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嫻
(重慶市輕工業學校,重慶 400709)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規的職業學校的創辦人黃炎培,提出過職業學校培養的人要與“業”相適應,與“事”相匹配。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提出了將實際生產勞動中的操作技能引入課堂。這些說明國內外教育家都認為職業教育需要產教融合。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倡導職業教育采取產教融合教學模式,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深化產教融合作為了一項明確的改革任務。各個職業學校雖然都做出了努力嘗試,但實施效果并不是很好。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分為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傳統中職教學實踐設計的內容往往是讓學生自選題材或老師命名。而以項目課程為任務設置課程教學,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教做了,所涉及的知識點、任務量涵蓋了進入社會后工作的所有內容。項目化課程的實施,確保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始終以工作任務為核心,以一名設計師的身份去思考完成項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此過程中,學生由被動授課變成主動學課。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關于職業技能教育建議》修訂方案中對職業技能準備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使受教育者在某一領域內從事幾種工作所需要的廣泛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選擇職業時不致于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可以在一生中從一個活動領域轉向另一個活動領域。”這一教育要求包括兩個內容:第一,中職教育必須以崗位為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崗位工作能力包括多個初始崗位的就業能力,崗位轉換能力,達到畢業即可就業,上崗即可操作,并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第二,中職專業課程必須對接實際工作崗位,課程教學要以完成崗位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要以熟悉崗位工作流程為主線,發展理實一體教學和崗位仿真模擬教學。
中職藝術設計專業理實課程、實踐課程應該依托企業設計開發、委托的設計項目、生產任務或設計比賽項目,直接引入課堂。教師同時參與到具體的項目合作中,根據不同年級段,教師在項目中的崗位不同,以引導學生完成項目為驅動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對新工藝、新技術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對知識接受能力和掌握度不同的學生,在同一項目中分配不同任務:能力強的同學作為主創力量,鼓勵其自主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輔助主創設計師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認真把握指導每一個項目。
學校在“雙師型”教師建設中不能只注重“雙師型”教師的數量,更應注重“雙師型”教師的素質。激勵學校專業老師深入企業參與生產管理、產品技術研發等,鼓勵企業員工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這樣不僅能改善師資隊伍的能力結構,還保持了學?!半p師型”教師的技術與企業技術更新相一致??傊?,需要制定合理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來保持“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積極性。
實訓基地建設企業化是產教深度融合的保障。將校實訓基地建設成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可以從設備布局到環境氛圍再到制度管理等方面來進行。實訓場所設備布局時可充分借鑒企業的車間建設標準,以生產過程為主線進行合理的布局,使學校的實訓車間既具備企業生產功能,又具備教學功能。在實訓場所的環境布置上融入企業文化元素,使實訓場所的環境氛圍工廠化,學??梢酝ㄟ^板報、宣傳欄、標語等多種形式來布置和渲染企業氛圍。按照企業標準建立實訓管理制度及實訓物品管理制度,通過安全管理規定、操作規程及設備保養規定等與生產實訓有關內容采取企業化標準實施來營造真實的企業環境,實現了學生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
學校根據各專業產教融合的具體情況,依據學校及政府標準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在整個校企產教融合的過程中要注意進行形成性評價,并做好總結性評價。另外,還要有完善的評測系統,對學生進行技能及素質考核,評價其是否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評價學校設備器材是否于企業現有技術相適應等。
“引企入?!辈粏沃敢椖咳胄?,還包括聘請企業高技能人才參與課堂教學,學院教師積極參加企業技術項目,以促進團隊教學水平、實踐、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中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應該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項目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因此,藝術設計專業的教材應不斷地更新換代,使知識點更加切合實際應用性。在“引企入校”項目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優秀案例,這些案例包括了創意構想、制作過程、成稿完善等環節,相比傳統專業課程教材語言更具有說服力。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與人才緊缺的相悖,使專業學習和專業產業息息相關,使探索校企合作雙主體、引企入校教學模式的可行性迫在眉睫。中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要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符合現代文創產業經濟發展大趨勢為目標,積極開展校企共建項目化課程,全面推進以世紀項目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和優質的教材設計開發,讓教師同學生一起參與企業項目生產過程,打造一支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教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