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
(貴州省關嶺自治縣普利中學,貴州 關嶺 561300)
近年來,中國的教育體系和課程不斷在應和時代需求進行改革,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教育在中學階段,音樂課程具有強烈的全面、多樣化風格的特點,在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挖掘學生的音樂天賦這樣才使學生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在音樂教材中里面包含了很多傳統音樂和外國音樂,民族音樂教學能使學生了解民族文化和風俗等等。隨著我國教育體系和課程改革的深入, 要是應根據新材料新課本改革來不斷對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并促進民族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的滲透。
在初中音樂課本中,里面的內容都是通過專業的教授或者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的編輯的。里面的知識大多都是以學生為主,沒有個性過于普遍性,由于它的受眾是所有學生。作為民族音樂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的文化性的音樂,它是獨一無二在世界流傳著的。對民族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融入更加拓寬音樂課本的知識點,使學生能夠了解到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音樂。音樂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并承擔重要責任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只要老師充分合理使用民族音樂,能給學生不同的學習經驗,促進學生的發展。
無論是學美術還是音樂,他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鑒賞能力,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對音樂這門學科并不了解,更談不上有什么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再加上教師一般是通過課本對學生進行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封閉了學生的藝術細胞。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它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并且民族音樂文化它是一定的背景,一定的時代,一定的地域下形成的。能夠反映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經濟文化和創作人的思想情感。實現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教學應突出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對于音樂教育目標的實現,我們必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還要提高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音樂技能的提高。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它包含了豐富的民間音樂,例如,在教學“茉莉花”中凸顯出其獨特的藝術和地域的味道,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間音樂。民間音樂文化中最關注的是情感的音樂,地域的不同所以音樂情感和內容的不同。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喜歡民間音樂時,要讓學生深入知識和了解其多樣性和差異性,了解我們的民間音樂文化的發展特點,并認同魅力的民間音樂文化。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繼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還主動幫助學生有意識的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繼承和發展。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
在傳統音樂教學的課堂上,都是按照教師的教案一步一步走,學的知識都是固定的,無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禁錮自己的思想。如果打破傳統式教學,將學生生活中的實例運用到課堂上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校及老師不應該一味的追求教學的成績,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反饋,以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心理變化,比如情緒、興趣等。老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走向積極樂觀的狀態,所以應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這個興趣因來自教師的教學過程,包括他們的教學態度、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時刻保持興奮,并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如果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改變之前的教學方法,選一些現實實際的例子打比方或者進行一些實踐活動,這樣會豐富教學內容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從心底去接受音樂,去欣賞音樂,比如在學習《我們走向大草原》的時候,教師可以帶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去實際體會草原大自然的氣息。通過這樣方式讓生活走進課堂,讓學生走進實際,這樣的方式大大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還能積累自己的實踐素材,為以后步入大學積累知識。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課堂沒有固定學生的思想,給學生很大的空間自主創造、自主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個性發展,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自己主動思考的優秀品質。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選擇一定的民族音樂文化進行融入,這是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對學生民族音樂文化氣息的培養也是潛移默化的,這樣的方式能夠保證我國優秀民族文化時刻保持生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修養,并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文化自信,以此來了解更多有關民族文化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