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建
(江西省樂安縣第一中學,江西 撫州 344300)
隨著高中課堂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高中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但是,由于傳統教育的影響,部分高中教室未能轉變教學觀念,依舊利用書本知識的口頭傳述作為教學目標,學生容易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小組合作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應用,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組教學中,有效進行小組分組設計是開展小組教學的第一步,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師進行分組時,每組成員應該控制在4~6人一組,在小組內,挑選出一名組織能力好、責任心強、樂于助人的同學擔當組長的任務,教師應該對每個成員進行角色認定與責任擔當,除此以外,教師還需要確定學生在學習上的基礎性目標以及延伸性目標。
例如:在進行小組分組時,一個小組應該由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種學生組成,通過優等生進行主持,中等生進一步進行主講,學困生針對組內知識小結,讓每一個成為找準以及的定位,進行學以致用,確保小組成員的優勢能力進行有效彌補,保證小組之間“勢均力敵”,小組之間進行公平競爭,有效的進行小組設計。教師需要確定學習的基礎性目標,所謂的基礎性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可以具備掌握自學能力,比如;在進行人教版教材中反函數的預習教學時,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函數定義、三要素、函數對應類型的復習,其次,讓學生重點關注對函數的“一一對應”類型,讓學生進行問題探索,什么樣的函數存在反函數?反函數是函數嗎?如果存在反函數,應該怎么進行求解?……等這些問題,學生如果能夠回答上這些問題,學習的基礎性目標也就順利完成了。而延展性目標就是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比如:在反函數教學中,讓學生分析為什么一一對應的函數存在反函數?而多對一的反函數不存在,在小組合作的形式教學中,可以很快的將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同時,讓教室很好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實現延展性學習目標。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形式教學,教師應該從學生所學內容和實際的學習情況出發,進行相應作業的布置,并且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共同解決問題,在完成過程中,每一個小組成員應該明確自身的任務,組長也應該起到組織和帶頭作用,每一個學生,應該對所分配的任務進行學習和分析,教師在每一個小組完成任務以后,對每一個小組自己小組成員進行評估,總結學生的優缺點,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同時進行小組打分,應用學生的個人責任感,增加每一個小組競爭力,促進小組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
例如:教師在進行“古典概型”這一章節教學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進行討論,并且例出相應的事例,教師在小組中抽取一位同學起來舉出相應事例。學生可以說:在上體育課時,學生是否會投中籃球;種下種子后,種子是否會發芽;在投擲骰子時,假設某點數的為a,a的值可能為2~12之間的任意一個數字等等,每個小組進行匯報以后,教師可以抽取組內成員對所舉的例子進行分析,判斷是否為古典概型。
俗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高中數學中的小組合作教學更是如此,在學習中大部分學生都存在偏科現象,需要進行互幫互助,教師應該將其特點進行充分挖掘,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彼此間的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同時,有效的設立情景,可以讓抽象的知識易于學生理解,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使小組合作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
比如:在求解函數表達式時,一個長方形的長為Xcm,寬為Ycm,其面積為30cm2,對角線的長度為Dcm,其周長為1cm,寫出函數表達式。將這些情景布置出來后。學生應該首先進行獨立思考,寫出函數方程式,并且匯總在各自的小組,通過協商討論,最終決定出小組成員認為正確的答案。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豐富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學生還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獲取教學知識。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進行有效的分組設計,明確小組學習目標,真正做到小組合作教學,充分運用學生個人責任感、學生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特點,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得到提高。通過以合作交流為主的學生共同討論的課堂,使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使封閉式教學課堂向開放式教學邁進,有利于高中數學教育的長期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