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豪
(廣西省河池市大化縣江南鄉發瑞村小學,廣西 河池 530808)
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正確的通過問題解決理解并解決數學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小學數學是數學的啟蒙,是數學思維建立在問題解決之上,通過數字加減乘除解決小學數學問題,口算能力對日后數學學習起著無比重要的地位。但小學階段學生的年紀過于稚嫩,學習理解數學基本上一直和數字打交道,所以,如何將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對于許多小學生而言,他們過分依賴教師,缺乏課前預習,對于一些簡單的數字計算不能夠獨立自主的進行學習,不能夠合理的應用已有的知識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許多學生并不是不會解題,而是過于對老師依賴,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不利于個人口算能力的提高。
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迅速解決問題的基礎,來解決任何數學問題之前,學生必須找出關鍵數字,已知條件,數量關系,才能夠有針對性的對問題進行探究,目前許多小學生缺乏獨立的計算能力,讓小學生獨自讀題并不能夠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從而也就不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數學本來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但是小學生在解決數學應用題時往往不會將具體問題轉化為生活問題去思考,不能聯系生活實際去進行快速計算,只會機械式的計算,解決實際能力問題較差。
對于小學的口算教學而言,主要是提高學生整合數字的能力,66+79*8/2=?,這種數學口算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綜合數字計算,也是小學生口算學習中一種,是學生思維跳躍的一個數學學習階段,如何讓學生巧妙的尋找有效的解題途徑,必須調動學生的數字綜合運用能力。然而就目前教學中而言,學生不能夠整合數字,不能夠尋求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解決數字關系的巧妙方法。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過程當中,缺乏數學情境使數學變得枯燥無味,缺乏數學的應用性和生活性數學的引入,許多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使得數學課堂缺乏多種多樣的生活情境,脫離了兒童的世界本身,使得小學生對數學失去了原有的興趣。
小學數學的教學其實更像人體消化系統中進食環節,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思維尚未健全對數學理解的概念更加的抽象,所以老師要給他們一些引導,幫助他們健全思維,這樣無疑是對日后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的,數學對于小學生不應該知識簡單的灌輸死記硬背,應該是逐漸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模式的建立,逐步幫著學生有著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數學產生興趣,只有讓學生對于口算產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逐步提高他們的口算信心。
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就要深挖數學思想,通過各種學習數學的方法,比如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演示法、動手操作法、啟發法等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不斷的重復這些方法以致這些方法深入小學生的大腦中。
1.問題教授法。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創新的源泉。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有了方向和動力學生才能產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問題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體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在嘗試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2.嘗試教學法。在嘗試教學法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是老師的糾正作用仍然不可忽視。教師可以假裝計算過程得出了錯誤的結論,鼓勵學生對自己質疑,然后再相互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會更加清楚。或者,選擇解決辦法較多的、靈活性較強的題目,像一組類似容易混淆的題組,互相之間進行討論,討論有幾種解題方法,哪種方法效率更高,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做題能力,也增進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感情。
結束語: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不僅僅是體現在我們如今的學習之中,更對小學生之后的生活起著重要作用,而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習的基石更是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開始學習數學時對數學口算能力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