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雷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
近些年,人們對城市古建筑古文化保護意識不斷提升,與時代發展下的旅游文化興盛有一定關系。但是在此之前,古建筑古文化的保護意識不強,較多的古建筑古文化為城市現代化發展讓道。城市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但是古建筑古文化的破壞也較為嚴重。對于部分城市而言,古建筑古文化區域占據了城市發展的主要區域,對城市發展的確構成一定阻礙。有關建筑的去留問題值得研究,甚至沒有統一行之有效的操作辦法。尤其是部分老建筑物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舊式的房屋在采光與居住硬件條件上都相對較差,但是這些居民卻無力購買新房,居住在此的部分居民對拆遷還建的訴求較高。政府為了保護古建筑群,尤其是部分建筑群沒有有效的保存方案,一時不能妄下結論進行拆除。這個過渡階段的老建筑物居民則需要承受對應的不良感受。而對于要拆除的老建筑物,部分居民又會因為對地方環境的熟悉習慣而不愿意拆遷。因此,面對多種多樣的居民訴求,老建筑老文化的保護工作變得更為困難,眾口難調是有關工作推進的難點。老建筑群的確保留了城市文化,是一種城市記憶元素,能夠讓人們找到城市的老回憶,其價值不可否認。對于老建筑老文化的保護是必要的,但是如何在保護的基礎上,不給民眾帶來生活的困擾,是當下有關人員不斷研究的工作。
對于部分城市而言,對于老建筑老文化群,將其中經典的部分保留下來,原來的居民可以盡可能地給予就地還建,一方面不改變居民熟悉的老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一般情況下,新小區的居住條件要優于老舊小區。但是前提是要與居民做好溝通互動,了解居民的不同訴求。對于仍然想居住在此的老居民,可以讓其居住其中,其他老建筑區收回后可以做一定的保護性修繕,將其作為文化場館,甚至可以作為文化創意區建設,充分利用建筑區的文化藝術價值,同時又可以作為老建筑老文化的保留傳承。尤其是部分老建筑區,保留了傳統居民社區文化與氣息,是一種典型的城市居民文化景象,可以作為城市文化宣傳窗口。對這種優質的文化區域可以做對應的保留,對其他過于臟亂差且沒有太高保護價值的老建筑則可以進行拆遷改造,可以用于其他的城市功能建設所需。
對于部分老建筑群,如果整體條件較好,可以進行一定保護性的修繕。整體的修繕可以給予周圍居民一定福利,由此得到居民的支持,同時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可以優化整個老建筑老文化的文明氣息,避免臟亂差造成老建筑群老文化的破壞。這種方式則不需要對居民進行遷移,有效地保留了老建筑群的原有風貌。這種保護性修繕前提仍舊是與居民達成共識,得到居民的認同,由此保障工作可以有序推進。要改變老舊思想,老建筑不一定非要破舊衰敗才有文化價值,依舊修舊更可以保證建筑更好的品質存在。即便是以前的建筑,人們也會定期進行修繕。老建筑不意味著求老而不做破損修繕。在保護其原有風貌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傳統工藝修繕,保留老建筑的老文化特色,是保證老建筑傳承更久的有效手段。保護老建筑不是不干預,而是保持合理的尺度與方法。避免對老建筑完全推倒重建,這種處理方法破壞過大,已經失去了老建筑的傳承意義。要充分針對老建筑老文化特色制定對應文化保護方案,提升文化特色,進行有效宣傳,讓老建筑老文化產生新亮點,提升人們的認可度,讓其傳承價值得到體現。
對于老建筑老文化的保護,一方面要保護其原貌,另一方面可以加入一定現代元素與潮流。例如,老建筑文化群可以作為文化創意園,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吸引人們去游覽,提升其實用價值,這樣可以提高人們對老建筑老文化的了解,同時也是老建筑老文化煥發生機的表現。讓建筑具有價值是一種更好的保護與傳承,而不是讓建筑空在那里,這種狀況將使建筑本身的生命力更為有限。
在城市發展中,新城市元素與老建筑的沖突不可避免,但并不是不可調和。可以合理地運用老建筑來對城市發展起到一定點綴作用,合理地利用資源來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增加旅游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