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靜穎
首先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歌曲背景的介紹。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得恰到好處。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于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并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于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再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我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法。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既好動又有一定自制力,對于部分自制力差的,但動感極強的學生,我采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既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的學生,我又采用“奏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復吹奏和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教學效果不錯。
在學生熟唱歌曲以后進入器樂教學環節,此時前面學習的識譜就派上了用場,對于識譜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哨笛的吹奏,對于識譜能力弱的學生可以根據演唱歌曲學唱歌譜,對于音準差的孩子可以通過吹奏哨笛并聽音高找準音,我采用分組自學,小組展示,各組合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從多方面體會合作的樂趣。
(一)在課堂上每一位學生自備哨笛一支,結合哨笛教學學習方法的要求,給學生示范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既開闊了視野,又提高審美能力。
(二)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哨笛學習,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樂理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花鼓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三)利用多媒體、鋼琴、哨笛等不同教學設備相結合,欣賞作品的多種表現形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音樂。
(四)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并演奏,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潑。
這節課也體現了很多不足之處,即拓展部分沒有拓展開,課后專家給我反饋,多數老師不重視拓展部分,第一是知識沉淀不夠,第二是偷懶,不愿做過多的工作,雖然拓展只是短短幾分鐘但是前期工作量巨大。經過老師們對我的點評,讓我認識到真正的音樂是要影響孩子的一生而不是一時。
課后經過對評課老師意見整理和梳理,又經過科組工作討論音樂課上法,我總結了在以后音樂課中值得改進幾點方法和意見:
1.重視拓展的知識延伸
拓展歷來就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把拓展教學延伸,就使拓展有了更明確的主題和針對性,教材內容更加豐富。在這里,拓展是一種對音樂教材補充的教育資源,是和音樂教材息息相關密切聯系的學習資源。教師應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手段對學生的音樂學習進行拓展,這對于音樂真正地走進學生內心是有很大幫助的。
2.重視樂理知識的教授
樂理知識是單獨的系統的一門學科,但是又與聲樂、視唱練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是互相作用的,沒有樂理知識的積淀,其他相關的內容學起來就會比較吃力。但是樂理知識通常枯燥無味,學生學起來會因為疲憊而分散注意力,這里要探究新的樂理教授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樂理知識中來,在玩中學。
3.重視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
主要就是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教師只是引導作用,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愉悅,加強對學習的音樂的信心和興趣,為他們以后的音樂之路奠定基礎。
4.重視課程中的活動
充分地利用樂器教學法,將樂音融入各種教學內容中,讓課程充滿樂趣和律動,讓學生從被動地聽變成主動地參與,使音樂課真正活起來。
從上是我在本次哨笛輔助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喜愛音樂,熱愛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