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思佳
老子曾說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有人說過“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由此可見,基礎是真的非常重要。每件事情都是由最基礎的東西開始,然后一步步積累,最終達到更高的境界的。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的音樂學習內容中,第一單元中有一個章節的內容是《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在進行這部分的教學工作時,教師應該先讓學生們聽一下別人的表演,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解一下這首歌曲,最后教師再根據情況來進行相應音樂基礎知識的講解。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從最基礎的部分開始的,因為只有“地基”打牢了,才能建起高樓大廈。在進行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最基礎的樂理知識(全音、半音、音名和音組等)、視唱、節奏仿打、練耳、音樂史等。教師應該先把這些基礎的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們,讓他們先消化一下,之后再結合這首音樂進行一下相應的講解,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加深了解。
要想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首先得讓學生們了解與音樂相關的知識,然后還需要他們在經過實踐教學之后使自己的音樂能力有所提升,這樣才能為以后的音樂創造提供條件。奧爾夫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是以節奏為主導的,其次,它也是非常注重體態律動與聲勢訓練的。這樣多種形式的教學,可以更為全面地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讓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
例如:在五年級下冊的音樂學習過程中,第四單元有一部分的內容是《送別》這首歌曲,在進行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提前去預習一下。然后在正式教學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教師可以結合其他形式來輔助教學比如節奏、音樂律動等。在音樂學習中節奏是非常重要的,它本身不僅可以表達出一些特殊的意義,而且它還可以融合于語言、舞蹈……其次,它的某些特性還可以讓小學生與音樂產生聯系,從而讓學生們對音樂有更深刻的領悟。因此,教師在進行這部分的音樂教學時,應該把該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學有所得,并且最后還應該檢驗一下他們的學習成果。
在經歷了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后,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以及可以加深他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他們掌握的情況,教師在進行了一定時間的理論教學之后,可以組織一次音樂歌曲創作比賽,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他們的音樂創造力。
例如:在進行六年級下冊的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第六單元有一部分的內容是《畢業歌》,在完成了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們進行一次自由創作歌曲大賽,創作歌曲的主題就是“離別”,準備時間是一個月,參賽選手可以是個人參賽,可以是兩人參賽,也可以是多人參賽,但是每組不能超過六個人,每組必須至少出一個參賽作品,參賽作品必須包括曲目、歌曲創作的具體情況說明,還有歌曲的詞譜與曲譜等,多人參賽的小組,必須保證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多人參賽組比賽上場的人不是由內部決定的。在準備過程中,參賽選手可以通過網絡來查找資料也可以通過詢問教師來獲取資料。在完成比賽之后,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點評,然后會給他們提供一些好的建議,讓他們可以在下次比賽時實力有所提升。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有一定的優勢所在的,這個時期的他們接受力、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都是很強的,這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知識。但是音樂方面的知識學習不僅需要一定的努力與能力,而且還需要教師的不斷辛勤付出。尤其是在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方面,更是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精力與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