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玉
(江西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各行業領域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在社會經濟發展體系中組成分量日益加重,審計行業也不例外。審計工作是企業內部經濟管理重要環節,審計工作質量直接關系著企業內部經濟管理效果,也間接關系企業整體經濟效益,可以說,審計工作是企業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要影響因素。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將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充分運用到審計工作當中,可以對審計成果、審計方式發展、審計模式等產生重大影響,能進一步規范審計工作環節,優化審計工作整體體系,從而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一)對審計成果的影響。在應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過程中,基于審計系統信息數據收集范圍廣泛性和全面性特征,審計人員可以通過系統收集更多財務數據信息,使審計信息數據更加豐富、全面,形成多樣化審計成果。而多樣化審計成果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多借鑒數據,使企業對自身財務經濟情況更加明確和了解,從而更好開展企業內部經濟管理,推動企業經濟發展。
(二)對審計方式發展的影響。基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有效運用,企業審計工作有著顯著改變,如審計方式已從傳統審計方式向現代化審計方式轉變。傳統審計方式與現代化審計方式主要區別在于:傳統審計方式通常是在被審計單位任務之后才開始進行,所收集信息數據范圍不廣,且不能隨時跟進企業財務信息處理過程;而現代化審計方式數據信息收集范圍廣、全面,而且可有利用信息技術隨時跟進審計工作,如此一來,審計數據更具科學性和真實性。
(三)對審計模式的影響。傳統審計模式受技術、資源等方面限制,在審計防范方面能力比較薄弱,而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能很好解決該項問題。實際當中,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不僅打破了傳統審計模式風險防范限制性,還創新改變審計模式,擴大審計模式管理范圍。通過審計系統審計人員能隨時了解審計過程,清楚實際審計情況,及時發現審計過程中潛在風險因素,并及時解決問題,確保審計工作正常進行,保證審計質量。
(一)積極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進度。新社會環境下,審計信息化建設既是適應當前時代發展必然趨勢,又是審計行業可持續發展重要途徑。在現代化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之際,當代企業要加大對審計工作重視程度,要緊跟時代發展腳步,將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深刻運用到審計工作當中,積極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進度,讓審計信息化從局部向整體前進,全面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在具體建設過程中,企業要建立信息化審計平臺,增設信息共享功能,將云計算技術運用到信息化審計平臺建設當中,增強信息化審計系統財務數據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確保審計結果精準性以及審查評價公正性。同時加快審計軟件開發,完善審計內容相關功能,提高審計結果精準性和可靠性,讓審計逐漸向標準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二)制定科學、合理戰略發展計劃。制定科學、合理戰略發展計劃不僅是審計行業可持續發展根本路徑,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重要手段。隨著多元化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對審計行業需求標準日益提高,不僅是審計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需求,還有審計技術手段方面的需求,給審計行業帶來一定挑戰。要想進一步推動審計行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制定科學、合理戰略發展計劃,根據實際審計成果和行業發展趨勢,制定針對性強、科學性高審計行業戰略發展計劃,使審計成果相關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三)不斷優化與完善審計法律法規。不斷優化與完善審計法律法規是規范審計工作行為主要手段,完善法律法規能幫助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更好、更快運用于審計同時,提供相應借鑒依據,使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正確、科學、合理應用到審計工作中,讓審計模式、審計方式更加適應企業實際發展需要。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目前關于審計工作方面法律規定較少,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缺乏可參照法律依據。基于此,我國要充分重視審計行業發展,不斷優化和完善審計法律法規,結合當前審計行業市場發展趨勢以及企業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有針對性制定相關法律規定,增加大數據、云計算相關規定,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審計行業。
(四)加快審計線上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線上審計服務平臺建設能強化審計技術水平,提高審計質量。為不斷推進審計行業長期發展,企業要加快審計線上服務平臺建設,依照審計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將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建設過程中,增加遠程存儲功能和數據分享功能,并設置審計風險預警機制,強化審計風險防范能力。同時,設立財務數據信息評價機制,通過服務平臺,對審計的財務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評價審計結果,保證審計工作公正性和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引領下,將大數據、云計算技術運用于審計工作當中,能豐富審計成果,創新審計模式,推動審計方式創新發展,還能不斷優化審計模式,全方位增強審計工作質量。基于此,為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推動審計行業長期發展,企業要積極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進度,制定科學、合理戰略發展計劃,同時不斷優化與完善審計法律法規,加快審計線上服務平臺建設,將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真正運用到審計工作當中,提高審計效率。另外,企業還要加快專業審計人才培養,增加招聘渠道,積極引進優秀審計人才,提高企業審計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