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荷秀
(福建中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122)
醫藥電商,是指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醫藥產品交易以及提供醫藥相關服務的商業模式。由于醫藥電商從事的是藥品教育以及藥品信息服務,所以從事醫藥電商的主體必須取得合法的交易資質并在相關部門進行備案,以保證交易范圍、交易行為等都在法律框架以及資質允許的范圍之內。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結果得出,有34%的受訪者不在網上購買藥物的原因是“擔心藥物質量”,24%的受訪者表示不在網上購藥的另一個原因是“網上購藥無法對接醫保”,此外網上購藥中慢性病用藥占到了三分之一。因此,主要發現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曹慧對《法人》雜志采訪時表示:目前網上存在一些不具有資質的企業或個人參與經營,甚至有大量的非法網站。這些網站的經營者都沒有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資格證書。二是藥品信息不符合實際功效,夸大藥品的療效和功能,很多消費者為此受到誤導。三是違規銷售處方藥,沒有根據醫囑亂用藥,造成安全問題。以上三個問題導致醫藥電商市場混亂,監管難度大,最終讓用戶對網售藥物的質量感到擔心。同時,也發現在受訪者中很多用戶不愿在網上購買藥品表示擔心藥品質量,他們了解到網上關于賣假藥的消息很多,也有少部分用戶購買一次之后發現藥品沒有療效,故不再購買。
24%的受訪者表示不在網上購藥的一個原因是“網上購藥無法對接醫保”。有關網上購買藥物是否可以用醫保支付的問題,很多專家學者都進行研究,如果要實現全面醫保支付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醫保卡是區域性的,但是網上藥店是面向全國甚至是全球的,這兩個范圍是無法匹配的,由于范圍問題線下暫時還未實現全國醫保,網上信息混雜、監管難度更大,執行起來的難度也就更大。至今,我們國家能用醫保支付的情況有:2019 年1 月17 日,宿遷一家公立醫院整體接入互聯網,一位“二孩”媽媽,成為全國在線購藥“刷”醫保卡的第一人,之后,江蘇省開始試點推廣互聯網醫院從而實現醫保支付部分網售的藥品。現在也有很多區域開始用這種方式推廣網售藥品。但是要完全實現全面醫保接入這是非常艱難的。
根據問卷調查得出的結果,無論是非處方藥和處方藥,與慢性病和健康管理有關的藥品居多,比如非處方藥中的維礦物質、腸胃消化;處方藥中的心血管用藥等。結合京東健康2019 年銷售數據,發現補益、疼痛、減肥、眼科等藥品在醫藥電商的增速顯著。這說明了大家的健康意識提高了,從疾病的治療轉向疾病的預防。而且很多慢性病的患者為了方便會在網上購藥。
分析網上一些網售藥的案例中,發現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藥品本身問題,另一個是沒按照醫囑或說明書,比如服藥量過度、未曾咨詢醫生自行服藥,特別是處方藥。同時我們在問卷調查結果中有24.6%的受訪者就認為在網上購藥沒有專業的指導,這說明要解決該問題需要從藥品源頭和醫藥電商服務項目兩方面入手。藥品源頭方面,保證醫藥電商是合法為前提,與源頭藥企合作根除假藥問題,實現藥品溯源技術以辨別藥品真偽和查證,為了醫藥電商更好的發展,電商可以加強互聯網建設,這樣就可以自行開處方,從而解決處方藥開方購藥問題,不僅保證藥品質量,而且也可以提高電商的銷售額。此外,醫藥電商在服務方面需要不斷探索,在網站售藥的同時,網站需要設立咨詢這一功能模塊,招聘專業的人才來滿足用戶對藥品的各種咨詢,也需要他們來自行地跟購買者說明藥物的注意事項等,不能讓這一功能模塊可有可無。
醫保問題是除了處方藥問題另一個制約醫藥電商發展的重要問題,它的關鍵點在于醫保賬戶的安全性、醫保支付的身份真實性、醫保數據與網上藥店系統安全對接,還有社保的醫療保險尚未完成全國聯網等。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發現,通過互聯網醫院這個跳板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措施。因此,之后發展方向需要隨時關注醫保改革,發揮這個優勢和機遇。還有一些創新樣本值得借鑒,比如珍城醫藥實現了用戶醫保賬戶和它自身系統的對接,為了保證安全,采用圖像技術等醫療信息化的方式解決。總結來看就是醫療信息化技術應用之后可能實現醫保的改革,從而解除對醫藥電商的制約。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醫藥電商在藥品選購和慢性病續方環節的優勢已經顯現。對這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的藥品,加大強度保證藥品質量。健康管理方面,網站可以開展健康管理的活動,定期推送健康管理咨詢,避免用戶盲目管理健康。對于慢性病,慢性病對象主要從疾病醫治療、依從性治理和精心照料三方面進行管理,醫院主要負責疾病治療和依從性管理,那么醫藥電商可以抓精心照料管理這一環節,針對性地售賣此類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