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波
(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一)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引領高職教育變革。一方面,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為高職教育提供資金支持、實習崗位、就業機會、機制保障等;另一方面,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辦學方向、專業設置、育人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也會受到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有著新的特點、機遇和挑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必然要求高職教育抓住機遇、積極改革、創新發展,要以區域經濟的產業布局為依據來調整區域高職教育的布局結構,要以區域經濟發展層次為根本來確立人才培養方向,要以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為依據來調整專業學科結構,準確對接區域特點和發展戰略,合理對接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及時對接新興技術和新興業態,培養出能夠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復合型、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
(二)高職教育服務于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高職教育為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做出了重大貢獻。一是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通過及時了解區域經濟的基本現狀、產業布局、發展趨勢,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結合學校情況積極探索緊貼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途徑,增加了區域人力資源儲備,提高了區域人才綜合素質,改善了區域人力資源結構,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二是提供了最新的相關科研成果。高職院校通過自主研發、與行業企業聯合攻關、向專業機構提供技術咨詢等方式將最新的相關科研成果提供給行業企業,并有效轉化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生產力,真正提升了區域技術應用水平。三是提供了高質量的職業技能培訓。高職院校通過對企業在職員工進行崗前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和創業培訓,有效提高了區域勞動力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
(一)推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生態圈 “內外兼修”。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生態是培養主體與其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具有自我反饋調節功能的、開放的動態平衡系統。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要求高職院校既能承載自身的發展力,也能與外部環境協調共生。在實現高職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應該繼續適度擴大高職教育規模,將這里的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資源,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為全省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在保證人才輸送數量的基礎上,還要注重人才質量的培養,尤其在專業布局方面,高職院校要立足于區域產業結構和發展趨勢,圍繞地方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動態,形成與之相匹配的骨干專業群和特色專業。
(二)加強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既要“走出去”,也要將企業“引進來”。學校應做好人才需求預測和專業發展規劃,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實習實訓,讓學生多走進企業,教師進行現場教學,使學生將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專業技能。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可邀請企業職業技能人才參與課程內容的編寫和安排,強化知識的實用性。
(三)完善培訓體系。高職院校要針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培訓體系。一是增強培訓的針對性。面向不同的培訓對象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并且不斷擴大培訓對象范圍:向大中專畢業生開展新員工崗前培訓及創業培訓,向新生代農民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和職場競爭力;向企業內部員工開展在崗職工素養培訓,向城鎮失業人員進行職業轉換培訓,以提升他們的崗位適應能力。二是體現培訓的靈活性。在培訓方法上,要突破傳統的全日制教育授課方式,采用校企合作、訂單培訓等與企業緊密聯系的模式,將校外培訓與校內培訓有機結合。在培訓時間上,要以培訓者的業余時間為主開展培訓,通過遠程網絡教學、移動互聯網等新途徑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來豐富培訓過程。
(四)強化師資隊伍。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保證,高職院校要著力培養數量充足、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雙師”隊伍。一方面,學校要進一步完善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讓教師熟悉企業的生產流程、企業文化、管制制度以及不同崗位的用人標準,及時了解最新的生產技術、產品和產業發展等情況,以更新教師自身的知識體系,豐富其實際操作經驗。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兼職教師聘用、考核、評價機制制度,注重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面向社會聘請企業的技能專家、技術人員擔任社會培訓教師,以使培訓內容更加貼近生產實際。同時,要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實現高職畢業生整體素質高、綜合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育人目標。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高速優質發展的新常態,高職教育在建設發展中快速調整適應新常態經濟,有效發揮其輸送人才資源的功能,推進經濟發展和產業變革的進程。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共促發展。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職教育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科類結構,高職教育又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技術支持、智力資源。因此,優化兩者之間的互動發展關系對于高職教育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直接的顯性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