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莉
(安順市民族中學,貴州 安順 561000)
通用技術作為一門新興課程,通用技術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對其教學模式進行總結和摸索,以此確保學生可以更加系統完善的對通用技術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同時,由于通用技術與勞動技術課程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因此也與生活藝術存在一定的聯系。而引導學生更加系統的對通用技術知識進行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及藝術素養。
通常來講,任何一項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設計這一前提,將通用技術與生活藝術進行有機融合,可以增強通用技術課程學習的實用 性,也可以使學生對本知識點的學習產生更大興趣。具體來說,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利用通用技術知識對與生活相關的產品進行設計,不僅可以對技術革命進行創新,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例如,可以在設計餐具的過程中,將通用技術進行有機融入,可以設計出藝術餐具,以此使生活變得更具藝術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力的產品設計,會給新產品賦予一種新品性,同時也對人類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比如,生活中餐具的設計發展可經歷以下幾個層面,分別是: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可食用的餐具,而上述餐具的演變過程,與通用技術設計是分不開的。具體來說,由于一次性餐具中含有重金屬、二氧化硫等大量工業物質,同時,一次性餐具的來源大都是木材,這對國家的環保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因此,為對這一問題進行有效突破,可以確保綠色消費的理念深入人心,可以促進我國的長效可持續性發展,同時也節約了資源,減輕了環境負擔。但是,若想完成從不可降解一次性餐具向可食用餐具的轉變,需要將通用技術進行有機融入,包括可食性餐具的制備,檢測方法及成品指標等。只有將通用技術知識進行更加完善的學習,才可以更加高效的與生活藝術進行更加有機的融合。
作為一門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被普及的課程,通用技術學科的教學主旨在于對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以及創新精神進行培養,并在此基礎上,將通用技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意義,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具完善性。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對通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量會更大,這是由于通用技術課程無論在內在層面,還是外延伸展性方面都較為豐富,其不僅涉及到基礎層面的數學、語文、化學、物理、歷史、生物等知識,同時也涵蓋了法律、金融、環保、審美等方面的知識,并且,通用技術的方法、概念、特色語言都具有自身的特點。簡言之,雖然通用技術不是在培訓設計師和工程師,但是,它可以確保學生在進行某一項工作的進程中對具體活動進行設計,而且,通用技術培養的也并非單純的技術工人,而是培養有創新能力和技術素養的綜合性人才。
具體來說,將通用技術與藝術燈具進行結合,可以使得燈具更具藝術性,也更加凸顯出燈具在生活中的藝術美感。從通用技術角度來說,對于燈的設計可以分為對結構、功能、材料、造型、特殊要求、安全性措施等方面進行設計分析,就結構分析來說,從通用技術角度來說,又分為夾式、臺式、直插式、懸掛式,同時還包括燈泡、支撐架、燈罩、底座的設計,學生可以對燈具進行分解性設計,從而可以確保每一個部件的構造都更接近于完美。以此達到利用通用技術設計對燈具進行設計,不僅滿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的審美情趣。
通用技術課程具有更高的品質性,也要求學生更富創造力,因此,在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為學生創設活躍的課堂氛圍,以此確保學生可以在更加寬泛的氛圍中對通用技術知識進行學習。具體來說,在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在更高層次思維空間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并在每一輪通用技術教學實踐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提升,所說的通用技術最重要的指的就是要求學生從創新層面對生活中常見的用品進行改造,從而確保該物品在具有原有基礎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帶給人們更多美的欣賞與享受,從而將通用技術的教育教學效果進行體現。
例如,對于建筑的設計與建造來說,作為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建筑構筑物,將通用技術與藝術建筑進行有機融合,可以確保建筑在原有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更增加了建筑的一份藝術性。在具體教學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建筑的分類進行學習,首先,建筑物可以按照功能對其進行分類,包括工業建筑、工業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按時間對其分類,可以分為古代建筑、現代建筑、未來建筑,按照規模分類,又分為巨大型建筑、大型建筑、中小型建筑等。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建筑物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將建筑的上述特點進行融入,以此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再者,在設計建筑的過程中,也應將生活中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環境等因素進行有機融合,進而設計出更具藝術性的綠色生態智能節能建筑。
總而言之,將通用技術與生活藝術進行有機融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通用技術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得以提升,從而更加優質高效的將生活中的藝術美進行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