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嬌敏
(江西省萬載縣株潭小學,江西 宜春 336100)
情景教學是現代數學教學的一大亮點,通過符合數學內容的情境創設,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有效的課堂情境,這種教學導入,學生更樂于接受。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思維處于簡單的邏輯狀態,形象思維大于抽象思維,所以教學中采用合理的直觀表現,能夠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能促進學生及時有效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切合數學內容的情景,學生置身于數學情境之中,才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所學內容有效地聯系起來,形成探究性的數學情境。
加德納曾提出:“充分提供情節背景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根據學生好奇、好問的心理特征,編織生動的童話故事,激起學生心中的漣漪,為學生創設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如我在教學《加法結合律》一課時,講述了一個“運算律”王國的故事:孩子們,在數學的天地里,有一個叫“運算律”的王國,那里有很多大臣,他們有一個魔法,有些算式如果遇到他們,就會變得簡單又聽話,你想得到這些“寶貝”嗎?孩子們一下子興趣盎然,在孩子們期待大臣出現、獲取魔法技能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熱烈的討論當中,課堂的氣氛活躍了。它的故事情節,不僅僅只用到了這一節課上,隨著后面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的學習,孩子們認識了不同的“大臣”,各種“魔法”在他們手里運用自如。
再如,《生活中的負數——溫度》這節課時。我首先問孩子們:你們看過天氣預報嗎?孩子們高高興興地舉起手來,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我說:老師想讓大家說說哪個地方冷,哪個地方熱,并把那個地方的名字和溫度記下來,接著我又放了一段《天氣預報》的視頻,孩子們興致很高,接著他們開始認真地看著視頻,時不時地記著,在后面的環節中他們說了什么已以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這節課中,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
情境的創設,增強了數學活動的趣味性,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參與到數學的探究活動中。
這里的“數學現實”主要指小學生已有的數學積累,包括他們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主要通過直觀感受來認識事物、接受新知,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形象思維逐漸向邏輯思維發展。因此,數學情境的創設要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為出發點,要符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才能在課堂上真正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
例如,情境內容可以選取學生熟悉的或者可以直接觸摸到的事物,也可以選取與學生直接相關的、可以引起學生共鳴的事物;呈現的方式可以是畫面感較強的故事或者動畫、直觀形象的模擬表演、活潑有趣的游戲等。創設這樣的情境既能滿足小學生天真活潑、喜歡新奇事物的天性,又能通過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并且與新的數學知識建立某種聯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掌握了新知。因此,教師在圍繞某個知識點創設情境時,一定要“蹲下來看學生”,要試著用“兒童的眼光”看問題,以一顆“童心”接近學生、聽取學生的心聲。
將學習數學的內容利用問題的方法貫穿到有趣的情境當中去。將問題放在有趣的情境當中,可以保證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當中來,而且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感知。對小學生來說,雖然每一個學生的認知、情感要素都不一樣,可是相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從整體上具備一定的一致性。低年級往常關注的是有趣新鮮的事物,而高年級的學生對有用、具有刺激性的事物感興趣。因而需要從問題情境的設計入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關注內容與表現形式的選擇,從平時生活的具體事例來引出問題,從情節生動的故事當中引出問題,從游戲當中引出問題,都可以極大的激發出學生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熱情。例如教師在教授《倍數》這一知識的同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情境,通過“開小火車”的游戲來實現學生對倍數的充分理解。教師作為火車頭,嘴里說著“嗚……”手里拿著非常多的口算卡片,開到哪兒,指定身邊的同學進行回答問題,例如1 的1 倍、2 倍、3 倍……回答正確的學生就可以揪著老師的衣服在后面做車廂,反復如此,火車變得非常長,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參與程度較高。
生活化教學一直被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限地開發利用,如何將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生活實例,更是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前備課環節認真研習的部分。數學是一門以抽象概念為主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問題聯系起來,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長方體容積的內容時,課前準備好長方體和液體水,或者將學生帶到科學實驗室,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際測量,這樣學生的學習激情會激發出來,更加熱愛數學知識。再如,在講解圓、角、分的單位進率時,可以創設購物為主題的情景,三個人為一組,輪流當老板和購物員的角色,通過實際的情景教學,學生會輕而易舉地掌握圓角分的知識。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創設的路很長,需要廣大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研究它。同時要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創設符合實際教學的情景,轉化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數學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