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亭
(廣元市利州區東城實驗學校,四川 廣元 628017)
數學作為學生初中階段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對開發學生智力、鍛煉學生思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問題導學法的應用還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轉變傳統的教學環境下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模式,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也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此可見,探討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問題導學法的方法和措施的重要意義。
所謂的問題導學法主要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會采取提問問題的方式來與學生之間增強互動,通過問題的方式,既可以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同時,通過學生的回答也可以了解學生對于該項知識的掌握情況,將傳統的教學環境下的講授法教學變為問題導學,從而達到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習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
1.規劃性
采用問題導學法開展教學所具備的第一個特點就是規劃性,針對課堂教學問題的設置并非是隨意而為之,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始之前,先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并根據教學內容精心的設置一定的教學問題。因此,我們說問題導學法教學所具備的第一個特點就是規劃性,也正是因為問題導學法具備這樣的特點,所以采用該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可以更好地切合教學目標,促進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執行。
2.引導性
除了具備一定的規劃性之外,還具備一定的引導性,傳統的教學環境下,教師針對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大多都是一言堂教學模式,教師講解、學生傾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十分的被動,而教師也未能發揮到其自身所應該發揮的指導和引導的作用,而是變成了知識的輸出者和灌溉者。如今,在問題導學法的幫助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具備引導性,教師通過教學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并引導學生主動解決問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若想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正確應用問題導學法,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學設置問題。針對教學問題的設置,一定要保證科學性和合理性,不可以過難,也不可以太過于簡單,同時針對教學問題的設置一定是要能起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的作用和目的。比如,在學習《平行線的判定定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先動手畫下兩條直線,學生在畫直線時不同的人會畫出不同的結果。教師要設置一定的教學問題,兩條直線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逐步地引導學生來觀察這些直線與直線之間的關系和特點。在學生給予了回答之后,教師繼續提問,直線是否是可以無限延伸的?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一點兒一點兒的設置問題,逐步地進行指導和引導,讓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理解教師所講解的教學知識。
除了要做到科學設置問題之外,還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針對問題的提問不能是隨意提問,而是要在情境中來進行提問。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來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比如說,在講解《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便可以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工作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先向學生展示一些圓的圖片,并且利用多媒體技術本身所具備的動態化的特點實現這些圓的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觀看圓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在設置了這樣的教學情境之后,教師再提出一定的教學問題。比如,圓與圓之間都有哪些位置關系?如此一來,既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同時又可以加強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可謂是一舉多得。
問題導學法不僅僅是可以應用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也可以實現問題導學法的應用,結束了一節課之后,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教學問題,通過教學問題的設置檢驗學生對于這節課堂的學習情況和理解情況,同時,對于下節課所即將要學習的教學知識,教師也可以設置一定的教學問題。這些教學問題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完成預習和學習,既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可以幫助學生在預習時明確預習的目標,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采用問題導學法開展教學工作,除了可以使教師為學生設置教學問題之外,也可以是學生設置教學問題提問教師。倘若教師設置問題提問學生是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而讓學生主動的提出問題,則是學生完全自主獨立思考的過程。采用這種角色互換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問題導學法本身具備規劃性和引導性的特點,采用問題導學法開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本文分別從問題的設置、問題情境的設置、課后問題導學工作的開展以及角色互換教學方法的采取等多個角度出發,探討了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希望在本文相對應的一系列的建議和措施的幫助下,可以讓更多的教師掌握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正確應用問題導學法的方法,進而促進初中數學教育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