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麗
(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實驗小學,貴州 貴陽 550018)
為了鼓勵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以及引領對習題進行審視,就需要老師先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審題態度,這樣一來,才可以有效地處理學生們在審題的過程中出現的外界影響因素,進而提升他們審題的效率。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其普遍都是基礎的算術題,并沒有涉及很深的概念性問題,所以,學生要在熟悉各項運算規則的同時認真的審視題目,在列好公式進行計算的過程中要嚴防出現問題,老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提升解題的能力,更要促使他們的審題能力有所提高。與此同時,老師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題態度時,也要調動他們學習每一章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并對學生解題錯誤的步驟以及不正確的理解及時糾正,以此來消除學生在解答習題過程中因思維的錯誤造成的影響。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老師在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過程中,務必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審題態度,嚴謹的對待審題步驟,以此來進一步保障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優化。
在做語文習題過程中,多讀幾遍題目就會有更深刻地理解,數學審題也遵循這種道理。讀題是清楚習題大致內容以及方向的第一個環節,也是強化學生審題能力的首要任務。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告訴學生不要拿著習題就急于做題,要在認真讀懂題目內容的基礎上再開始解答,也可以對題目進行多次的默讀,進而真正了解其含義。老師務必要對學生認真讀題上多加強調,使學生能夠養成習慣,讀題的時候認真對待,理解題目中的每句話,并把習題中的關鍵內容標記出來,以便解題過程中的使用。在這些基礎之上,老師也應教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以及心到,在審題時認真的思考解答習題的方法,進而保證審題的效率。
不管是任何學科的學習,好的閱讀習慣都會對其有很大的幫助,且閱讀也是能夠有效提升審題能力的關鍵。但是在解答數學題時,由于環境的限制以及學科的性質,導致學生不可以大聲地朗誦題目,所以學生要用很多時間閱讀題目的內容,這就會相應地降低解題效率。大聲地讀題目會破壞其他同學思考問題,但是一遍又一遍的閱讀題目又會浪費很多解題時間。所以,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多進行默讀,并養成默讀的習慣,同時也要做到不漏掉題目內容,不添加內容,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解決時間上浪費的問題,也不會對其他同學造成影響,還能夠更有效地捕捉到題目的真正含義,進而有效地解答問題。默讀可以使學生的內心得到平靜,促使他們形成沉穩的性格,在解答數學題時不慌張,不馬虎,與此同時,學生在默讀題目的時候能夠充分集中注意力,外部環境也無法對其思路造成影響。此外,默讀的過程也可以對題目進行一些大致的思考,確立解題的方向。在做題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做到閱讀和審查題目同時進行,就可以快速準確地找到題目中的關鍵信息以及隱藏的有用信息。所以,數學老師應在教學時,培養學生養成默讀題目的良好習慣,以此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審題能力地提升。
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審視題目的過程中容易提取不到題目的重點內容,不知道題目考察的是哪一章節的內容,進而毫無解題思路。在第一眼看到某一題時覺得應該是考這個知識點,當作到一半時又瞟到了某個句子,又覺得自己一開始考慮錯了,應該是考察另一個知識點,然后又重新解題,這樣一來,會浪費很多時間,降低做題的效率。例如,在這個題目中“結合題目的內容列出加法算式”,倘若學生沒有注意到重點內容,也就是看漏了“加法”這兩個字,那他們在解題時就可能使用減法以及乘法,這就根本沒有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解答,如果能夠及時發現,無非就是浪費了時間,但如果沒有發現,這一題的分數就白白丟掉了。
通常情況下,不一樣的數學練習題的題目含義與數量關系之間有一定的區別,這會導致解題的方法大不一樣。所以,老師在強化學生審題能力過程中,要讓學生們充分掌握各種類型的習題題目以及與他們有關的數量關系,進而減少學生因為沒有注意到重要信息導致答題不正確的情況,保證他們的審題能力可以滿足后期解題的標準。其次,對于題目中出現的關鍵數據,老師要鼓勵學生把其重要的信息標記下來,隨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理解的內容以及題目中的重要數據進行整合,進而提高他們做題的效率。此外,學生在做題過程中,老師也要鼓勵他們多次對題目進行推敲,加深學生們對題目內容以及題目中重要數據地理解,促使學生在充分讀懂題目的基礎之上設計出合理地解答方案,保障其審題能力以及解答問題能力進一步提高。最后,老師也要鼓勵學生在有效掌握數學題型的前提下對數據進行分析,不要讓自己受到無關數據的干擾,進而加強數學能力并逐步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而言之,加強學生的審題能力是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關鍵步驟,學生是否能夠真正的讀懂題目以及正確的審題,對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審題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所以,數學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對學生灌輸相關理念以及方式方法,監督并鼓勵學生,進而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強化審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