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霞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第六中學,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初中物理教學的學習過程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還可以有效的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有效的檢驗學生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這種教學方法有效的印證了素質教育,全方面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初中物理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制定學習計劃,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初中物理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更加側重于理論知識教學,所學習到的知識都是來源于課本和教材,相關的物理實驗較少,或者是一些簡單易懂、易操作的實驗,這種教學方法會嚴重的增加學生的厭煩心理,學生會在枯燥的知識中喪失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十分不利于實現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目標[1]。物理這門學科實踐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有效地將學生所學的知識應用在實踐當中,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初中物理老師需要增強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對實踐教學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在學習有關彈力的知識時,如果老師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點,學生對于彈力的相關知識只會停留在機械記憶,而對彈力的相關特征沒有具體的印象和理解。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就應該借助彈簧測力計以及鉤碼,木板等物來進行彈力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由老師指導和幫助共同完成。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與學生多加交流,詢問學生進行實驗的體驗感覺,同時幫助學生進一步的了解實驗原理,判斷學生有沒有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得以運用,鞏固學生知識牢固性的同時,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
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物理知識之后如果直接進行實驗,將會造成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或是因為學生的不規范操作導致實驗失敗甚至是實驗器材損壞,或者是學生根本無法獨立地進行實驗,不知道該怎么做。為了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可以得到全方位的發展,老師需要時刻的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在學生學習過相關知識之后可以有效地進行操作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增強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和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有關慣性的實驗時,老師需要讓學生了解影響慣性大小的因素,那么就需要展開對比實驗,通過兩種質量不同的小球來進行實驗,在木板的終端放置一個物體,判斷同樣質量不同速度以及同樣速度不同質量的物體的慣性是否相同,以此得出最終的結論,慣性與質量有關。這一過程就是初中物理實驗的真正意義所在,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規范操作,比如控制小球的位置等等,讓學生從實驗中可以找到實驗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3]。
在初中教學當中學生難免會在理論知識學習以及實踐操作當中出現一些錯誤,對于這些錯誤學生往往沒有自我處理的能力。因此老師要根據學生這一特點來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在物理實驗中所出現的錯誤,保證實驗的嚴謹性。例如在實驗的過程中,老師首先要給學生們講解正確操作的方法,比如用鑷子夾取砝碼,用扇聞法判斷液體氣味等等。然后老師需要給學生講解錯誤操作所帶來的后果,用手直接拿取砝碼會導致砝碼生銹影響后續使用,直接聞測試液體可能會受到刺激等等。在交代了注意事項之后,老師就可以開始讓學生進行自主實驗,然后在實驗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操作進行糾正和指導,在學生正確地完成實驗之后,給予學生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愛上實驗教學。實驗錯誤有的時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老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幫助來將實驗損失降到最少,最重要的是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規范學生的操作技術[4]。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學習是學生整個學習道路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著重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和動手能力。所以教師必須要明白物理教學的重點,通過物理實驗來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水平,保證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完成教育目標的同時,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