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中衛市永康中學,寧夏 中衛 755000)
經過改編后,語文教材“部編本”匯集了多個版本的優勢,比如在編排識字寫字模塊時,充分考慮了漢字文化特性、兒童認知規律等,更加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要。
1.定位更精準
在編寫“部編本”識字寫字模塊時,一般會遵循一條規則,即識寫分流,多認少寫。出于實現這一任務的目的,編者綜合考慮多種信息,并將其展現在教材中。具體而言,相比較傳統教材,“部編本”拋棄了原有的先拼音后識字的習慣,而是自會意字、象形字開始,借助畫面、溯源對比的方式,幫助學生感受漢字的魅力,進而激發學生的信心興趣。首先,在識字的過程中,借助不同語境,增加學生對使用頻率高的漢字的印象,以起到鞏固效果;同時,在教學拼音時,首先學習聲母,并聯動識字讀詞,增加拼音學習的具象性。再者,在編排課文時,拼音、漢字要選擇不同的字體,當學生看書本時,就可以直觀地了解拼音、漢字的關系。然后,“部編本”適量縮減寫字數量,并增加識字數量,降低學習難度。最后,在書寫漢字時,注重筆順、筆畫等的教學,提升學生書寫基礎。
2.方法更靈活
在“部編本”中,識寫漢字既有分散出現,又有集中呈現,比如識字加油站。具體而言,分散的識字,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情境中,準確把握字義;而集中呈現的識字,則需要學生利用一段時間密集學習識字方法,并靈活運用。張田若先生曾提出一些識字教學觀點,即盡管識字教學方法不一樣,但是教學目標是一致的,均可以改善識字教學質量。換而言之,在識字教學中,分散、集中方法具有各自的優勢,要靈活運用。同時,教材中漢字的呈現借助不同的形式,比如童謠、兒歌等,還有一些語境詞串、反義詞等,并借助形象的情境圖,如剪紙、中國畫、京劇造型等,豐富識字方法,使學生在有趣的學習中,認識漢字音形義間的聯系,并培養跳動思維,發揮學生想象。
從調查可知,目前學生識字的途徑比較豐富,但仍以老師課堂教授為主。學生識字途徑主要有課堂教學(85%)、父母教授(62%)、課外閱讀(60%)、生活情境(35%)、多種媒體(30%)等。有近九成的學生在調查中表示喜歡學習漢字,明顯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這主要與教師專業素養、教學能力及學生習得漢字途徑的多樣性有直接關聯,教學中教師普遍能夠采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識記漢字的興趣和熱情。但調查中教師和學生都表示,因為低年級學生掌握的識字方法有限,因此還不能積極主動地自主學認或進行學用結合,學生在識字方面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都體現得不夠充分。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規定認識上百個個生字,然而對于剛從學前班過渡到小學的學生來講,識字的目標是很難一下子完成的,而創造多元化的識字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的起點,充分利用課外教學資源,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再結合課本生字,對主動學習識字并能理解大概意思的學生給予表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字。
要想學好語文,首先要識字寫字,寫字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日后寫作的重要途徑。所以,在語文學習中要重視學生漢字的書寫,指導學生規范寫字,在教學中將識字與寫字相結合。教師要細致入微地指導學生握筆姿勢、筆畫結構、田字格運用格式,要邊講邊示范書寫,在教好學生寫字規范的同時,還要搞好教學。例如在學習生字“目”時,規范的田字格由四個邊框和橫、豎組成,構成四個小方格。由于“目”是獨體字,所以在書寫時占四個格,首先是左下兩格豎筆,之后橫折、最后三筆全是橫,總共5 筆構成。此外,還要在每次的作業批改時,對書寫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并將所有學生的作業與上幾次相比,對書寫進步的同學繼續表揚,對進步小的學生給予鼓勵,從而可以促進整體學生規范書寫。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根據生字的結構特點有意識地加入多種方法,例如對相似字、相同讀音的字進行類比教學,使學生通過理解字的意思記住并區分生字。例如學習生字“象”和“像”,首先,通過字形理解前者只有一個字體“象”,后者由人字旁加“象”兩部分構成;其次,從理解上看前者表示動物,后者表示按照人制作的物體,這就容易區分理解了。還可以利用字意教學,這是根據漢字的特點來講的,每個生字都有自己的意思,都有自己的文化內涵,也從而擁有一定的字意。
綜上所述,語文課程學習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主要呈現三大學習模塊,即識字、閱讀、寫作。然而識字、寫字是整個學習生活的基礎,俗話說,“根深”才能“葉茂”,只有基礎牢固,后續才能高速發展。所以,對于小學的識字寫字教學,教師要著重思考,選擇合適的方法,之后再實施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