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鴻 江玉蘭
(深圳市光明區外國語學校 體育科組,廣東 深圳 518000)
居家體育鍛煉作為學校體育的有機補充,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開展居家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體質抵抗疾病,還能夠愉悅身心,減輕學生對網絡電子產品的依賴。在居家體育鍛煉中,教師無法直接“監控”學生,常規的體育學習評價的局限性凸顯,因此需要多元化評價方式的介入,既讓學生有持久學習動力,又能保證質量。
鍛煉要講究科學性,切不可盲目模仿。可根據室內的空間特點設計一物多用或者一種動作多樣變化,盡量做到短期不重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應盡可能鍛煉到全身各個肌肉群,做到全面多樣。在練習動作的設計方面要考慮到空間的限制,同時注意動作幅度和練習強度,注意進行安全提醒,尤其是注意家具、墻體的銳角處,避免因跌倒、撞傷等各種意外傷害。
如:在家中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由于缺乏老師的現場指導,再加上對鍛煉計劃、次數等要求不夠具體,學生難免會出現運動量過少過多的現象,造成一定損傷。
受家中場地及器材等影響,居家體育鍛煉方案設計要讓學生簡單易學、容易操作,練習時間不宜過長,運動量適中,同時還要兼顧年齡和項目。如:低年齡段的親子游戲要多名家庭成員的參與,但是家中并沒有符合活動要求的家庭成員。這顯然可操作性較差,對于學生和家長而言在實際操作中要求較高
我們應根據自身條件出發,鍛煉計劃要針對不同年齡、學段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且盡可能全面有效。如:課程的設置可以加入趣味性的體育親子游戲[2];除此之課程的設置還需要鍛煉到全身各個肌肉群,做到全面多樣;要考慮當前疫情防控相結合,與體育課程相結合,與線上校運會、體質測試相結合。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大多都不喜歡枯燥乏味的身體素質練習,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各種小物品充當器材,對練習內容進行改編,同時結合親子游戲、球類等項目進行練習,充分激發學生的練習動機和學習欲望。如:太極拳確實能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但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很難堅持下去。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培育,通過家校兩方面的合作,對學生思想道德、意志品質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帶動家庭成員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良好的家庭體育氛圍。使學校體育教學得到有機補充。因此,積極開展居家體育鍛煉有利于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疫情期間,如果逐個了解、統計、反饋學生居家體育鍛煉的情況,體育教師的工作量是難以想象的。因此,教師要依靠信息技術支持,提高工作效率,減輕負擔。
可利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發布或共享居家體育鍛煉的課程內容、鍛煉項目、技術指導、情況反饋。如微信小程序“班級小管家”有打卡功能,教師可以輕松發布體育課任務[3];利用手機APP 剪映制作居家體育鍛煉練習視頻,再用手機APP 美篇制作小推文,文中詳細寫明練習內容,練習次數,組數及練習要求。在固定時間段體育老師進入班群布置體育練習任務并且提醒學生進行練習。家長可以直接將學生鍛煉視頻錄入如微信小程序“班級小管家”中;教師登錄后臺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班級學生完成情況,并通過信息提醒學生按時完成。
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國受感染的人數呈線性增長,不斷攀升的趨勢,著名抗疫專家鐘南山提倡加強體育鍛煉。枯燥而漫長的假期正在悄無聲息的吞噬著學生鍛煉的積極性。隨著假期的深入,打卡學生人數明顯減少,為了止住頹勢,體育教師們使出渾身解數讓學生的居家學習豐富多樣,利用多元評價方式來激勵學生的自主學習,讓教師、學生和家長對體育的價值和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每天固定一個時段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并提前進入班級群中布置練習任務,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并分享練習視頻在群中。對于經常打卡上傳視頻的學生,教師可分享其練習視頻在班級群中,讓更多的學生認識身邊的運動之星,以榜樣作用帶動身邊的人進行體育鍛煉;在小程序進行打開的學生,教師應多給予正面的積極的評價,肯定并鼓勵他們的行為。雖然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行為,有其局限性,但是復學后體育教育的改革不會停止,會在這次居家學習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停課不停練,從我做起”。回顧這個“與眾不同”假期,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做貢獻,學生們“在家學習”汲取科學知識,提升身體素質;而我們作為一名普通教師,采用科學有效、簡單易行的小學生居家體育鍛煉方案,能幫助學生增強體質,調整心態,增強抗疾病能力。廣大教師對此要繼續深入,這不僅是為了共同戰“疫”,更是為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奔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