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琊川鎮琊川中心完小,貴州 遵義 564216)
在我國目前的教育背景當中,教師一定要強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把學生當成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心點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這就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強化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向。但是在我國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教育仍然處于發展時期,相應的教學制度和教學模式還不夠完善,對此教師必須要加以重視,在樹立新課程理念的前提下通過教學策略的創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升。
備課是教學的基礎工作,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但是備課看似簡單,想真正的備好課確要考慮很多潛在的因素,比如學生的學習基礎、新課內容、新舊知識的銜接、新課的組織方式等。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加入對語文教學的創新性設計,以提高教學效率。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通讀所有參考資料,也不能只依靠課本資料,制定符合課堂時間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標記出重點、難點,讓教學的指向性更加清晰明了。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教學進程,多引導、多鼓勵、多誦讀,為較少課堂“損耗”,教師盡量在備課過程中,將課堂每個環節的時間提前做好預算,以便在課堂上掌握好節奏,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性。
語文的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表達,所以教師可以倡導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學習小組的形式非常利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們可以在課后將內心的想法跟小組同學們一起討論,對于不同的想法,學生們可以彼此交流,這樣,學生的思考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另外,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參與進來,分別請不同的學習小組互相批改其他小組的作業,相信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能夠鍛煉評判能力,還能夠提高充分思考和對學習的認識水平。
導入式教學應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輔助教師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在互聯網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結合教材,適當引入與課本內容相關的情境,能夠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這篇散文時,由于我校的學生們基本都生活在農村,很容易就能走進課文中那個靜謐的場景,但是對于文中所說的北大的月亮,以及其他地方的月亮,學生們應該都沒有多少了解,針對這種情況,我為學生放映一些關于全國各地關于月亮的視頻,讓學生感受作者對家鄉和母親的一片深情。又如,在學習《伯牙絕弦》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可在《高山流水》的背景音樂中邊出示相關圖片,邊進述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展現相應情景,給學生“開源”,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不能固守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做到教學理念的革新,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在學生提出問題后,老師就要讓班里的其他學生思考該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否合理,然后再深入地探討答案,在探索的過程中,老師也要提供必要的指導,如果有些同學認為老師解答的并不全面或者不合理,可以補充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就要整合所有的指導意見,得出完整的答案。例如,在學習一些古詩時,學生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不理解的問題或者是老師沒有講到的難題,就可以在課堂交流活動的時間中提出來,老師接收到學生的提問后就要提出指導意見,其他學生也可以提供一些補充。因此,通過建立問題指導體系,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傳統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致使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識,學習過于被動,根本沒有思考問題的機會,這也就致使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對此,需要教師注重轉化課堂氣氛,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使學生能夠自主開動腦筋,借助不斷地探究提升創新能力。例如,當教學《小英雄雨來》一課相關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程導入階段向學生播放 “小英雄雨來”的電影片段,以此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小雨來,在面對敵人的時候,你會怎樣做?”聽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們隨機展開了討論,一名學生說道:“敵人有武器,一個小孩怎么能對付的了呢?”教師可以不必急著回答學生,而是將學生帶入到課文中來,讓其一邊思考問題一邊體會主人公散發的魅力。在思考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良好的鍛煉,學習興趣也被充分帶動了起來。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效率低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掌握提問技巧,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教學,從而不斷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