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艷
(寧夏中衛市西臺中學,寧夏 中衛 755000)
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教師在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用下,由于沒有注重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影響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效果。
初中階段的音樂欣賞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多樣的,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1.學生認知表面化
初中生在學習音樂知識過程中,由于思維發展不成熟,音樂欣賞過程中認知表面化,沒有真正地對音樂欣賞課有充分的了解認識,聆聽音樂過程中存在著聽不懂以及無法表達音樂感受的狀況,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不高,缺乏對音樂作品深層次的探究,學習的情感體驗不足[1]。
2.學生和作品距離遠
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中對學生情感體驗沒有充分的重視,使得學生和音樂作品之間有著比較遠的距離,這就必然會影響音樂欣賞課教學的質量效果。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是追星的主要群體,熱衷一些標簽化的內容,而對于音樂知識真正的內涵了解不足,對于音樂作品的認知不多,從而會影響情感體驗的效果。
為能促進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有效提升,這就需要在實際教學當中能從多方面進行優化,注重情感體驗的方法多樣化落實,激發學生情感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為學生良好學習發展打下堅實基礎[2]。情感體驗和音樂是有著緊密聯系的,音樂中的情感豐富,學生只有真正的體驗音樂中多樣化的情感,深層次的了解音樂作品,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欣賞能力,才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音樂欣賞課教學中促進學生情感體驗,需要教師能結合學生學習的需求進行優化設計,以下幾點措施實施可供參考:
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比較豐富,教師要注重在促進學生情感體驗過程中,能夠在教學的內容安排設計方面保持科學性,教師在前期的備課環節要做好準備,高質量的備課才能真正有助于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促進作用,有助于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落實各項學習計劃。教師需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緊密結合起來,以及聯系教學的需求選擇相應教學內容,積極探索音樂教材當中素材合理編排整合,讓學生在學習當中能產生良好情感體驗[3]。如:教師在對人教版的音樂教材內容的合理安排設計中,每個單元的音樂欣賞內容都有著鮮明的特點以及價值,每個作品類型也各不相同,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小放驢》,不同的音樂作品有著鮮明的特色以及學習欣賞價值,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要和學生實際學習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從而才能真正為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為能促進學生情感體驗,這就需要從創設情境方面加強重視,情境化的音樂欣賞課堂的創設下,能夠為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打下堅實基礎,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水平。情境化教學是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通過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以及教學要求,和具體的音樂欣賞課程內容進行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進入到音樂欣賞情境當中去,促進學生聯想想象,產生情感體驗[4]。如《萬馬奔騰》音樂欣賞的內容講述中,作為蒙古族的民歌,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教師在欣賞課中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科學化運用,為學生呈現出草原上萬馬奔騰的壯觀情境,結合音樂給學生視聽感官上沖擊,學生此刻的情感也能調動起來,對蒙古民歌的特色也能產生深刻的印象。
音樂欣賞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所發揮的作用比較突出,教師要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通過促進學生產生情感體驗提高學生音樂知識學習的質量。為讓學生欣賞音樂中產生豐富的情感,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的情況設定相適應教學目標,選擇相適應的方法來調動學生探究音樂。教學中注重音樂作品旋律的美感,對音樂欣賞中的作用進行探究,音樂作品是曲式等多種要素構成,每段音樂是一個音符和訓率以及節拍等設定結合形成的,也傳達者創作者情感和音樂作品主旨,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帶領學生分析音樂作品當中所蘊含的情感元素,促進學生對樂曲分析產生興趣,讓學生體會音樂的情感[5]。如音樂作品《游園驚夢》,教師可帶領學生從昆曲作品的特色分析,和描述場景相結合,讓學生帶著情感體會,感受傳統的音樂作品的魅力,促進學生獲得良好審美體驗。
總而言之,教師在音樂欣賞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促進學生學習主動積極性,這就可通過創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中提高情感體驗的質量,幫助學生認識到音樂中蘊含的情感,為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高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