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峰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解放小學,內蒙古 通遼 028000)
班級管理的優化離不開學生德育教育,德育教學好的班級,學生自然更加聽話懂事,管理起來就更加輕松,因此優化管理必須以學生德育教育為主導。德育教育屬于一個多元的綜合體系,它是人們在某些思想指導下在道德行為中體現出來的相對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行為習慣及意識形態傾向的綜合體。思想道德教育其本質核心是把社會的思想道德內化于心,轉化為受教育者的一種內在的品格,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是德育的出發點,抓好學校德育工作是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辦法。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教育者和組織者,是開展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堅力量。它也是聯通家庭教育、社會以及學校教育之間的橋梁。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農村小學資源相對短缺,家長受教育程度低、教育水平低,而且為了生計離開家鄉外出打工,自然而然地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就比較少,這也是許多留守學生產生諸多問題之源。思想品德作為一門綜合性必修課,不僅可以怕培養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更能夠保障學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
科教興邦。教育是國家富強,社會進步,民族復興的根基,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社會發展的重心。隨著經濟發展,總體上來說財政投入也是越來越多,教育資源相比以前愈發充足,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方面,盡管素質教育已經推行了很多年,學生全面發展理應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烙印。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學校,甚至一些區域內,還是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尾巴,仍然以智育為重心,德育教育占重不高,成為智育的附庸,失去其育人養德的本意。
另一方面,區域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協調,城市和農村教育模式有所差別,其直接導致德育工作在學校教育中所受重視度不同。在城市中,由于條件更好,學生身體心理等各方面相較農村發育更成熟,學校教育理念也更先進,在德育工作方面更加重視,都會開設專門的課程以及相應的教師進行教學;而在農村,德育方面相對來說比較落后,還處于學生文化成績為中心的傳統教育理念中,導致其德育教育處于形式,德育課只貼在墻壁課表上,落實不到位,也有的其他科老師經常占用德育課,或者將德育課簡單的當成背誦思想品德,把關系學生心理道德教學當成機械背誦課,這完全違背了德育的初衷,無法實現德育的目標。另外,在德育教育的方式選擇上,還存在著一些誤區:(1)內容單一,通常只是強調學生背誦默寫諸如《日常行為規范》、《弟子規》、等一些書本或內容,學生感到枯燥,也無法真正理解和體會德育課的內涵。(2)重結果不重過程。一些老師、班主任往往只對學生要求背誦默寫的思想品德課程掌握情況進行聽寫,而不真正去了解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德育課的內涵,不關心他們能否成功應用改變自身,養成良好品的習慣。(3)方式過于呆板。德育教育中的內容與社會脫節,不能更新新的一些案例和榜樣,如在弘揚老一輩道德楷模時也要適當加入一些新時代的典型案例和人物,這樣學生才能更有代入感,消除隔膜,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其衡量是否成功就看它能否將德育內容轉化為小學生的內在認識并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所以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結合農村實際情況舉辦各種形式多樣,內容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小學生在課程中吸收德育的內容。比如要求小學生讓他們每天都給父母做一件事,說一句感恩父母的話,或者“每天做一件好事”,“幫助別人生活”等,它不僅讓學生課外活動更加豐富,而且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做到“內化于心,外化為形”。
小學的學生經常質疑父母的意見,但他們卻非常依賴和信任自己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小學班主任的言行會給學生的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一個小學班主任,要著眼于自身道德修養,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在當前多元化的社會中,還必須保持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作為小學班主任老師就需要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展示出自己積極健康的一面給學生看,謹言慎行,樹立榜樣,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起到榜樣的作用。
小學階段,學生容易受家庭及各方面的影響,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對于班級的管理非常不利,對于學生而言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心理健康,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是班主任的職責和工作的重點。一些學生有了心理情況,如果班主任沒有及時察覺,任其發展,將對學生造成巨大的傷害。班主任作為心靈的明燈,應該注意溝通的方式,從孩子心理出發,保護孩子脆肉的心靈,積極地談心,多次地進行,讓孩子消除對外界的偏見,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作為小學班主任,優化班級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從抓好德育教育出發,同時加強自身思想品德修養,同各科教師一起將德育教育開展好,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在班級管理中細心體貼,培養良好互動的師生關系,做好道德表率。從而引導學生學習、生活,營造良好的班風。讓學生能健康快樂的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