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海玲
(長春高新第二實驗學校,吉林 長春 130000)
數學學科始終對思維的靈活性有著較高的要求,正因如此數學學科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重要途徑。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多數都表現出了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問題,甚至會跟不上教學進度。創新思維已經成為人才立足社會的重要能力之一,通過應用更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才能夠實現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成長的目標。
數學與日常生活有著極為緊密地聯系,優質的數學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學生思維成長和解決生活問題的重要助力。但是筆者調查初中數學的實際教學情況發現,很多教師都存在理念陳舊、方法滯后等問題。學生數學能力的增長主要通過理論教學和題海戰術實現,能力的成長極為緩慢,無法為學生創新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而且很多教師在面對教學工作時,更多的是完成任務的心態,表現在課堂上就是缺乏積極提升教學動力,教學理念和方法表現出較強的滯后性,課堂教學極為枯燥死板。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被逐漸磨滅,以至于同樣以任務的心態來面對數學學習。甚至有一部分學生,由于接受不了教師的講課方式而選擇自學或放棄數學學習,這也是初中階段數學教學質量不佳,學生數學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從這一方面進行改變,數學教學必然難以發揮雙重培養的重要作用。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必然無法滿足雙重培養的要求,想要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有效提升,改變教學理念和方法是關鍵。通過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具體措施如下:
單純理念講解學生參與度不足,自然難以保持思維的活躍性。所以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教師首先要明確自身引導者的職責,再依據授課內容給學生留出更多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空間。尤其是概念的教學,教師可以從背景引入,要求學生嘗試自己證明或驗證。學生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不僅能夠加深記憶,還能夠充分調動思維積極思考。
調查發現,很多年輕的教師缺少教學經驗但擁有積極創新的動力和相對先進的教學理念。這些教師的創新缺少經驗的支持,可能難以維持未定的教學質量。但是年長地教師雖然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卻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不愿改變教學方法,以至于課堂教學始終枯燥乏味質量堪憂。實現雙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學方法和理念的轉變,新老教師應當相互幫助互相借鑒,才能夠在日常的教學中更好地達到預期。
綜上所述,想要實現借助數學課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目標,其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構建新型數學課堂,同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具體措施如下:
教材是學生數學學習最重要的輔助,教材的創新性應用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應用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以概念或理論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驗證理論的正確性或概念的成因,以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集思廣益提高學生在驗證過程中的參與度。
由于數學課本或材料中能夠提供研究內容多數具有標準答案,很多學生會在學習或討論過程中出現搭便車的情況。鑒于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開放性研究的方法,選用課題應當是不具有標準答案,或因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的不同會出現相應變化的課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或自主研究,開放性研究都能夠保證學生的積極參與,為雙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
數學的練習、考試中,常會出現某種類型的題目一錯再錯,形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學生的思維陷入了誤區而不自知。而且不同學生形成思維誤區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如果教師直白的指出問題,學生很有可能由于不得其意而不會真正的走出誤區。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誤區的成因,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走出誤區,實現數學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如今知識經濟的時代下,良好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學生融入社會立足社會的重要輔助。想要借助初中數學的教學實現雙重培養的目標,還需要從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入手,才能夠從根源上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