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凱
(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東河小學,四川 旺蒼 628200)
引言: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在小學體育課堂活動中,要融入游戲教學,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從新課標的角度了解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運用狀況。其次,結合學生體育學習的心理需求和實際能力,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要創設游戲化的情境,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加強游戲過程中器材的使用,合理選擇不同的游戲方式,促進學生的體能與身心發展。同時了解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意義,使學生在體育游戲過程中,增長體育知識,探索體育活動的趣味性[1]。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開展體育游戲,包括智力游戲和發展體能的游戲。因此,探討體育游戲教學的融合產生的深遠意義,下文對小學體育游戲的作用進行探討。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如跑步、籃球、跳遠進行多次動作的重復,往往會使學生感覺到枯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下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穿插趣味性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訓練“籃球傳球”時,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傳球,傳球失敗者要接受一定的懲罰,唱一首歌或者跳一段舞,可以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態度更加認真。或者在傳球的過程中,把學生分成四個隊伍,分別站在籃球場的端線,開頭的同學拿球,第二個同學迅速跑到隊伍前面畫的圈,第一個同學傳到,第二個同學迅速跑到第二個圈,依次傳球,哪個隊伍先完成就獲勝,如果出現掉球則要重新傳球。這種游戲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傳球技巧。
首先,在體育游戲融入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要使學生形成團隊合作精神和奮斗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其次,體育教師對學生游戲過程中的表現給予一定的評價和鼓勵引導學生,減少學生對游戲勝負的重視,而更多的是在游戲的過程中建立與他人的良好關系[2]。比如,在“兩人三足”游戲開展的過程中,兩名學生其中有一名學習用一只腳,以共同協助的方式走過規定的路程,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友誼,以集體的力量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關注到青少年體能素質呈現下降的趨勢。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加強教師與學生的配合。同時,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將體能訓練變成游戲化教學,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鍛煉身體素質。比如,為了使學生的四肢更加協調,采用接力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又比如在鍛煉學生上肢力量時,可以讓學生投擲實心球,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在當前的新課標視角下,要促進體育游戲融入體育教學過程中,探討具體的應用策略,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合理選擇游戲方式,結合游戲器材,促進游戲情境的創設。
首先,在進行游戲方式選擇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比如低年級學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在進行游戲設計時選擇一些簡單的游戲,如老鷹抓小雞、丟手絹等,可以滿足學生的運動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針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采用一些運動量較大的游戲,如籃球比賽、接力跑等。另一方面,要根據學校的場地合理選擇游戲方式,分成不同的小組來進行比賽。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學會為學生的身心素質發展奠定基礎,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對體育能力的運用[3]。因此,在進行體育游戲設計的過程中,要結合生活化的情境,增強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比如,以跳圈游戲為主時,創設小白兔解救同伴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多媒體設備畫出懸崖邊上有一些石頭,懸崖的對面有一只小白兔,讓小白兔跳過懸崖解救自己的同伴。教師要將游戲中的規則進行詳細的說明,讓學生了解游戲的具體玩法,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游戲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入體育教育,要注重教學標準的落實,同時,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和競爭性。教師在進行活動準備過程中,要加強課前引導,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訓練,使學生掌握具體的體育技巧。此外,要創設游戲化的情境,結合教學內容與生活,提高學生對體育知識的運用。再者,為了確保游戲的可行性,要合理的對器材進行利用,遵守課程標準,明確學生的教學任務,提高體育游戲教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