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舫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遂城鎮城西小學,河北 保定 072550)
數學作為一門貫穿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必不可少的學科,在我國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是學生的啟蒙階段,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關鍵在于小學的教學模式。小學生天生愛玩,自我控制力差,數學缺少語文的生動,在實際教學中,數學老師主要以死記硬背的方式教學,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不懂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須采取直觀表達的方式,例如畫圖、教學模型、熟悉的例子。小學生先對事物有一個感性認識,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生思維比較簡單,對于枯燥乏味的數學理論,小學生很難理解。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一點一點灌輸,由簡單到復雜,由少到多,慢慢地滲透,學生才不會有挫敗感,對數學有信心。循序漸進是學習數學知識的最佳捷徑,對學生以后打好基礎有很大的意義。
孩子的天性愛玩,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會事半功倍。比如在教孩子加減法時,我們可以借助水果、椅子等,讓學生自己進行游戲,讓孩子體會數學的樂趣。但是游戲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不能為了玩而開展游戲,做游戲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所以在小學,老師經常會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游戲,這是教師傳播知識和學生吸取知識的有效途徑。
小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很短,有研究報道:一年級至四年級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平均為15分鐘左右,五、六年級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平均為2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小學生上課集中注意力時間平均達不到半節課,再加上數學枯燥乏味,學生對刻板的公式、定義和數學題興趣不濃,上課更容易走神。如果在教學課程中加入游戲活動,讓學生互動起來,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起來。此外,小學生的自我控制力差,很容易被學習之外的事物吸引,上課三心二意。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靈活多變的游戲,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游戲中,消除對學習的反感,認為學習就是游戲,激發學習樂趣,注意力就會長期穩定地集中到學習知識中去。比如,在進行圖形面積計算時,要學生自己動手按照尺寸畫出圖形,自己剪切圖形,學習想辦法計算圖形面積,學生就會很樂意做這些事情。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學多少數學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用,老師應該教會學生合理的運用數學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數學游戲可以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數學意識。生活中有很多我們息息相關的數學問題,比如購物價格、找零、飲料體積、食品重量等,游戲中要加入生活性的環節,讓學生模擬生活場景,一邊游戲、一邊生活、一邊學習。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都能參與到游戲中來,在游戲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生活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感到生活中時常滲透著數學的影子,數學是很有用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小學生對新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此時正是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時,對同一問題會產生多種解決方法,甚至會得到讓老師意想不到的答案。比如:學生在用同樣的積木堆積房子時,有的堆成平頂的,有的堆成尖頂的;有的用正方形積木多,有的用長方形積木多,有的用圓柱形積木多;有的是下面橋梁式的,有的是堆起來的,各式各樣,五花八門,但都很成功,這就是學生創造力的完美體現。
在教學游戲時,老師會有意識地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形式進行。小組內的每名成員都會動手操作,這就需要成員之間的合作,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在操作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意見分歧,成員之間要進行溝通和寬容,培養了學生的忍讓意識。同時,小組和小組之間也可能進行合作工程完成一個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充分體會到團隊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分工合作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情商教育。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時,科學合理地加入游戲教學,將學習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團隊意識,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不僅是應試教育,更是素質教育。不只是數學教學,其他學科也會或多或少地帶有一定的抽象性,老師要合理地根據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