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卓利克
(沈陽體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2)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高校黨政建設面臨著全新的建設理念,對于高校黨政建設工作的活力也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互聯網+黨建”模式的應用為黨建工作創新文化載體的形成與應用提供了全新的驅動力,而“互聯網+黨建”的實際應用一方面為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了機遇,隨著而來的還有一系列的挑戰。
高校通過“互聯網+黨建”模式使高校黨政建設的文化載體得到創新,為高校黨政建設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從本質上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科學水平。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中將“互聯網+黨建”模式與傳統黨建模式實現有機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對黨的最新理論與工作成果實現普及推廣,同時形成高校黨員管理大數據、自媒體等全新的工作形式,實現黨組織精準定位,進一步激發高校黨政建設工作的活力。
互聯技術是迄今為止本世紀最先進的技術成果,互聯技術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習慣發生變化。為了順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在高校黨建工作中需要引入“互聯網+”來保證高校黨建工作充足的活力[1]。
“互聯網+黨建”使“互聯網+”背景下全新的高校黨建工作宣傳教育方式。在此基礎上,可以為高校黨建的后續工作開發出更加全面的載體。因為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對于信息的接收方式也隨之變化。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為了實現高效的宣傳教育,需要迎合互聯時代背景下人們接收信息方式的變化來構建一種新型的工作模式,即“互聯網+黨建”模式,這對于高校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互聯網+黨建”模式的指導下,高校黨政建設工作需要真正落實科學化管理。“互聯網+黨建”模式下的高校黨政建設工作需要對新問題、新狀況進行不斷研究,漸漸在黨建工作中形成創新精神、開放性思維,如此一方面實現對傳統高校黨建工作的繼承,另一方面實現在“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下的創新,結合實際情況,為高校黨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傳統的高校黨政建設工作最大的弊端就是信息在傳遞過程中速度與效率受到信息載體的限制而無法提升。在“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下,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彌補傳統高校黨建工作中的不足,提升部門之間信息傳遞的速度與效率。除此之外,傳統的高校黨建工作宣傳方式單一,效率低下,而通過“互聯網+黨建”模式可以通過網絡宣傳擴大宣傳范圍,提高宣傳效率。除了可以有效提升信息的傳遞效率與宣傳效率以外,最重要的是“互聯網+黨建”可以構建校園評論互動專區,師生對于最新的黨建政策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工作部門可以適當予以回應,營造高校黨務公開的環境,最重要的是,這種互動交流模式實現了民主性,體現了我黨的優良傳統[2]。
從現階段來看,高校“互聯網+黨建”建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高校黨組織缺少專門用于黨組織建設的網絡平臺:絕大多數的高校黨員教育平臺都寄希望于校黨委,高校各學院也只是在本院的網站上設置了黨政專欄。并且大多數高校在進行大規模的校園黨員教育工作時一般使用的都是臨時搭建的網站。這種現象說明,高校黨政在建設工作中確實運用到了“互聯網+”,不過并不是長期性、綜合性的高校黨政建設平臺。在這種情況啊下,即便是高校黨政工作運用了“互聯網+”,實現了信息傳遞效率的提升,但是接受教育人員只能接收到碎片信息,沒有得到整體化的信息[3]。
2.這種缺少整體性的網絡平臺大多數內容過于單一,并且這些內容一般是直接從上級黨委轉載過來的。在宣傳榜樣人物方面,也只是宣傳國家大力宣傳的先進人物,而并沒有去發掘實際生活中的榜樣黨員人物,這樣一來就會使高校黨建學習缺少一定的特色。
在實際的高校黨建工作當中,可以見到一些黨員存在固執的工作態度,毫無根據的維護傳統的工作方式而片面的否決全新的工作方式。對于這項問題本次研究進行了簡單的調查,調查結果發現,一些黨員片面地認為,“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知識單純的對通知、文件在網絡上進行發布,除工作人員信息錄入系統以外,其他的黨建工作還是要按照傳統模式來進行[4]。甚至有的黨員認為,網絡技術是一種膚淺的技術,而黨建工作具有至高無上的嚴肅性,將網絡技術與黨建工作進行結合是對黨建工作的一種不嚴謹態度,并且這種“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很容易受到上級批評。這些現象表明,高校黨建工作當中存在一部分黨員不能正確認識網絡技術,更沒有真正意識到“互聯網+黨建”的內涵。
互聯網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的黨政建設工作一定會實現信息化。在高校黨政建設工作當中需要引入大數據技術,真正實現高校黨政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高校黨政工作當中產生的數據進行有效收集對于未來高校黨政工作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實現大數據技術在高校黨政工作當中的應用,需要建立高校黨政管理大數據平臺,運用高校黨政管理大數據平臺具備的數據識別、數據清洗、數據分析功能對每一位高校黨員的數據進行實時收集[5]。“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下的大數據平臺可以有效彌補傳統高校黨政建設工作當中難以及時獲取動態信息的缺陷使高校黨建工作活力得到提升。
文化載體即黨政思想的載體,在發揮高校黨政工作效果的過程中具有顯著的優勢。這種顯著的優勢體現在實時性、高效性。實時性指的是“互聯網+黨建”基礎上的黨政創新文化載體可以通過網絡及時更新黨中央發布的最新政策、指示、文件等;高效性指的是運用互聯網傳遞信息的高效率,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黨中央最新的政策、指示、文件等信息。互聯網+共享平臺本質上提升了高校黨政工作建設的效率,提升了高校黨政建設工作的活力,而這一點正是傳統黨建工作模式所不具備的。
線下,采用傳統的黨建工作模式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線上,仍然進行高校黨政工作的創新。“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并不是完全舍棄了傳統的黨建模式,而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對黨建工作進行改進升級。在進行黨員教育管理時,仍然要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教育管理工作,所不同的是可以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加入“互聯網+”的相關信息。線上的高校黨政工作仍然從信息宣傳、人員互動的角度展開,提升日常黨建工作的效率。
互聯網+線上+線下的雙驅動模式實現了黨建文化載體的創新,同時帶來雙重驅動力開辟了高校黨建工作的新路徑,為高校黨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盡管“互聯網+”的理念在多個行業當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互聯網+”的理念并沒有太長久的發展時間[6]。互聯網真正走進日常的生產與生活也僅僅十年左右的時間,人們對于互聯技術的認知還非常有限,并且可以通過實例看出,互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互聯網+黨建”可以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效率,但是不可否認存在一些潛在因素會給高校黨政建設工作帶來威脅。因此要實現傳統黨建工作模式向“互聯網+黨建”為基礎的智慧黨建工作模式轉變,不可一味追求速度,而是應該在黨建工作中循序漸進,發現一切潛在的負面因素并予以解決,最終實現高校黨政建設工作從傳統模式向智慧模式的轉變。
中國共產黨思想一直以來是與時俱進的,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黨政思想都在順應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其中,與時俱進是我黨長期以來倡導的理念,對于先進的技術與思想,我黨在建設過程中都會予以肯定,并且進行學習與使用。
高校在黨建工作中使用了“互聯網+黨建”的工作模式正是順應了我黨與時俱進的理念,而部分黨員對于“互聯網+黨建”的消極態度顯然是違背了我黨與時俱進的工作理念。對于這部分片面認識“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的黨員,高校黨政建設工作當中首先有必要對這部分黨員進行黨政教育強化,使這部分黨員清晰地認識到我黨與時俱進的工作理念,隨即再向這些黨員正面宣傳“互聯網+”的相關知識,并且可以向這些當官舉實例證明“互聯網+”工作模式的有效性,目的是從本質上提升高校黨員的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這些黨員學習能力與接受能力的提升會為高校黨員建設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促進“互聯網+黨建”的落實。
新時代的不斷發展誕生了新的技術,互聯技術是到目前為止本世紀最先進的技術。在互聯技術的背景下誕生了“互聯網+”的理念,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得到了本質性的改變,這種改變實現了生產效率與生活質量的提升。新技術背景下,高校黨政建設工作需要引進“互聯網+”理念打造“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這種“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可以為高校黨建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因此高校黨建工作當中引入“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具有十足的重要性,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平臺、互聯網+共享平臺、互聯網+線上+線下模式打造“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實現高校黨建工作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