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平 呂美珍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99)
帶狀皰疹屬“蛇串瘡”“纏腰火丹”等范疇,主要表現:皮膚出現紅斑、簇集狀丘皰疹和局部的疼痛。中醫認為帶狀皰疹是濕熱、邪毒熏蒸皮膚所致,西醫認為帶狀皰疹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襲人體脊髓后根神經節所致[1]。目前,目前西醫臨床以抗病毒、消炎鎮痛等治療為主,雖可使病情緩解,但極易造成神經痛等后遺癥的發生,因此如何快速減輕患者痛苦,減少疾病復發成了臨床上的焦點問題。筆者發現中藥結合外治療法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較好,現總結如下。
王某,男,65 歲,左側脅肋部和腰部疼痛一周。
患者自述一周前因跟別人發生口角后,左側脅肋部脹悶,隨后出現局部疼痛伴有小水泡。予以鹽酸伐昔洛韋片、維生素B1 等藥物治療,未見明顯好轉。患者自覺疼痛難忍,夜不能寐,觸衣即痛,遂于今日到為威海市中醫院針灸門科就診,現癥見:患者左側脅肋部和腰部出現大面積皰疹,約10cm*3cm,水泡清澈,患者自述水泡處異常疼痛伴灼熱,情緒焦躁。飲食可,眠差,夜間經常痛醒,多夢。小便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數。辯證肝經郁熱。予龍膽瀉肝湯加減配合刺血拔罐、雄冰酒外涂治療。患者治療第四天疼痛消除大半,第七天開始未見新生皰疹,睡眠得到明顯改善,夜間醒來次數減少,半月左右的時間諸癥漸消。三個月后隨訪,恢復良好,未見復發。
診斷:帶狀皰疹(肝經郁熱)
1.治則 請肝瀉火,利水滲濕
2.法 組方:龍膽草15g 黃芩20g 山梔15g 車前子9g 金錢草9g 當歸8g生地10g 柴胡15g 金銀花10g 大青葉15g 酸棗仁6g 首烏騰6g 生甘草6g。每日一劑,早晚分服。5 劑一個療效。
1.治則 活血化瘀,祛淤排毒
2.治法
需要主治醫生和助手兩個人配合。患者體位取側臥位。主治醫生在患處常規消毒后,取用7 號一次性注射器針頭,在消毒區皮膚快速點刺出血,助手將火罐快速吸拔在出血部位。留置10min 左右,3 次/周,2 周一個療程。
1.治則 清熱消腫,調氣和血
2.治法 囑咐患者回家用棉簽蘸取雄冰酒,輕輕地涂擦皰疹區域,一日三次。
患者治療第四天疼痛消除大半,未見新生皰疹,睡眠得到明顯改善,夜間醒來次數減少,治療第五天皰疹開始消退,治療第七天皰疹開始結痂,疼痛消失,睡眠安穩。半月左右的時間諸癥漸消。兩個月后隨訪,患者恢復良好,未見復發。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是濕熱、邪毒熏蒸皮膚所致。多數外由濕熱火毒搏于血氣,內由心肝脾肺二四臟功能失調引起,其中心肝經風火與脾肺二經濕熱郁于體內,導致經絡不暢,氣血失和而發病。
本案患者年老體弱,正氣不足,加上情志不暢,肝郁化火導致淤熱濕毒聚集皮膚故采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方中龍膽草為君藥,可瀉實火,清濕熱,黃芩、山梔可助龍膽草清肝膽實火。車前子、金錢草可導濕熱,當歸生地養陰活血,金銀花、大青葉清解熱毒,消腫止痛,酸棗仁、首烏騰安神定志,生甘草調和諸藥。研究也證實,龍膽瀉肝湯可以抗炎鎮痛、抗擊病毒、提高免疫[2]。刺血拔罐法屬于傳統驅淤瀉毒的常用療法,局部放血讓邪有退路,改善局部微循環障礙[3],縮短結痂脫落的時間,加速病情好轉。中藥外治療法治療皮膚病在中醫古籍中早有記載,《五十二病方》中就提到:“大帶者,翻墻與久膏而口敷之”。雄冰酒組成雄黃、冰片和黃酒。三味藥中雄黃可殺蟲療瘡,冰片可清熱止痛,黃酒可活血解毒,三藥并用可緩解快速緩解皮膚不適,促進氣血流通。本法治病求本,標本兼顧,故患者預后良好,未在復發。故筆者認為龍膽瀉肝湯加減配合針刺放血、雄冰酒外涂治療肝經郁熱型帶狀皰疹療效確切,患者依從性高,切操作簡單,副作用少,值得臨床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