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靜
(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四川 眉山 620860)
我國的高等教育正朝著大眾化、普及化的趨勢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學校規模和學生數量的劇增促進了學校辦學主體和辦學層次的多元化,但也造成了學生生源質量和學生素質的不穩定性。高職院校的學生數量在與日俱增,但是相應的配套設施并不完善,辦學條件、教學和生活設施、安全管理體系都較為落后,高職院校的安全教育也沒有得到良好的開展。因此,文章將對高職院校在校學生安全管理的優化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
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許多學生知道如何學習教材知識,如何在考試中考取高分,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如何進行安全防范,毫無安全防范的意識,這是因為學生從小到大并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理論化的安全教育,所以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相對比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都相對比較缺乏。周六周日休息時,許多學生都喜歡去購物和去飯店吃飯,學校周邊的店鋪和小攤比較多,經常會出現占道經營的現象,使馬路通行困難,有些學生又喜歡走路聊天打鬧或者帶耳機聽歌,所以很容易就會出現交通安全事故。而在消防安全方面,有些學生根本就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等消防器材。
現代科技發展迅速,網絡成為了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學生可以在網絡上查找一些學習資料,也可以在網絡上進行人際交往,但是網絡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良信息,這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高職院校附近的網吧數量比較多,有一部分學生在網吧經常通宵上網,自控力不強的學生稍有不注意就會沉迷于網絡,長此以往,不但荒廢了學業,更會對身心健康產生極為嚴重的危害。
目前在校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幾乎從來沒有遇到過挫折,來到大學校園后,環境整體發生轉變,面臨著就業、情感等問題,心理承受能力比較低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是環境因素和年齡因素。
首先,學校要建立專業的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完善安全管理的具體工作體系,將安全管理的責任落實到個人,對輔導員、講師、行政教師和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都要進行明確的分工和安排,形成系統化的安全管理網絡。其次,高職院校要健全完善的安全教育體系,制定詳細且具體的安全管理計劃和目標,注重安全管理的評價。最后,學校可以借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體系的優勢,充分利用課堂資源開展安全教育工作,按照學校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教育工作。
要想讓安全教育深入到每一位學生的心中,就要將安全教育融合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安全教育成為學生的必修課,始終伴隨著學生,由入學到畢業,并且要定期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進行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就會對學生畢業造成不良的影響,這樣才可以使學生提高對安全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在課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安全教育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有危機意識,使他們能夠體會到安全隱患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借助一些真實的案例去警醒學生,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有限,喜歡標新立異,追求平等和自由,但是他們也同樣面臨著交際、就業、情感和家庭方面的問題,所以很容易就會造成心理失衡,長此以往,就會產生心理疾病。高職院校應該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疏導心中的不良情緒,從而達到預防心理疾病產生的目的。高職院校可以將安全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咨詢進行融合,強化網絡保護教育,為在校學生創建一個充滿朝氣和正能量的氛圍,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第一,減少學生宿舍盜竊事件的發生。根據調查可以發現,盜竊案件大多發生在開學初期和放假前期,學校可以針對具體的時間段開展重點管理,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讓他們可以妥善保管自己的貴重物品。第二,規范學生用電。學生在宿舍使用違規電器造成火災事故的事件屢見不鮮,宿舍后勤管理部門要定期對學生宿舍進行檢查,避免學生使用大功率電器和亂接電線。第三,加強學校附近的治安力度。學校不但要重點關注校內的安全管理工作,還要重視校外附近的安全,可以申請當地政府和街道共同協助治安,維護好學校附近的秩序,保障學生的安全。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安全管理工作是復雜且龐大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和解決的,高職院校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艱巨性。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要重視在校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認真分析安全管理的現狀,將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杜絕所謂的“面子工程”,加強安全教育,強化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建設美好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