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鋼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浙江 東陽 322100)
我國在制造業大國向強國的轉變過程中,需要向市場不斷輸入高質量的職業人才,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國家也越發重視職業院校的質量建設,而工匠精神是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管理效果的核心,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的管理中,發揮工匠精神是現在職業院校管理應考慮的重點。
工匠精神源于匠人們對自己作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是一種嚴謹、耐心、執著的精神,對職業敬畏、熱愛,全身心投入,內心篤定專注細節,同時還包括追求創新、革新,這種精神是所有職業都需要具備的。一方面,將工匠精神應用于職業院校的學生管理中可以引導教師和學生都樹立嚴謹的工作態度,促使學生真正的熱愛自己的工作,將努力發揮到極致,獲得企業的青睞,提高職業院校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現在大多數職業院校存在師資力量配置不足、教學時間較短的現象,以至于學生獲取的知識不夠全面,不能學習到完整的技術,不能在實踐中提供實際的幫助,但是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管理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新思想,提高自我,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適應企業要求,為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要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首先應該轉變學生對工匠及工匠精神的看法,工匠不高大上,也并不是只有國之重器才能做到,跟學生講清楚這一點,以免學生對于匠人精神學習的心理壓力過大,從內在否定自己。雖然對于大多數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講達到工匠的技藝很難,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到來工匠精神已經變成了一種普通的職業精神,每個人通過努力都能達到。在進行班級管理時,班主任和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作用,通過自身的言語、行為和教學等使學生克服對工匠精神的畏縮心理,告訴學生工匠精神的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性[1]一起營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圍。教師還可借助新媒體為學生播放《大國工匠》這一視頻,通過管延安、胡雙錢、孟劍鋒等生動形象的具體案例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為追求極致的匠人們的精神,刺激學生的感官和追求完美的心,提高綜合素質。
向學生傳遞終身學習的理念,將學習看作是一件永久的持之以恒的事情,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被動地接受是走不長遠的,必須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剛入學的學生來說對于他們將要學習的內容了解很淺,班主任可以通過視頻配合講解的方式讓他們對接下來要學的內容和專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
當學生對工匠精神有一定了解和信心后建設具有工匠精神的班級文化,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下形成班級獨具特色的文化,例如計算機專業可以制定用代碼書寫未來等充滿正能量的班訓。班訓可以使班級學生更加團結,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近,互相監督,學好專業技能。班主任可以將學生們想到的班訓或者激勵學習的話單獨作成一個版塊,以此時刻激勵著學生認真。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學,從班級軟文化入手,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定期開展趣味性的班級活動,組織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辯論或者演講友誼賽,引導學生積極發言,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工匠精神更加深入學生的心。班級活動的開展可交由班委策劃主持,這樣能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趣味性,班主任只需要做好引導的作用就可以,從而更好地實現匠人精神的傳播和培養。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開展校企合作,使學生更加深入感受技術人員的匠人精神,對自己以后的路有一個更加明確的認識,堅定自己以后的道路。
工匠精神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敬業,敬業是熱愛工作的表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在工作中敬業對標到學校中就是對學校制度和環境保持敬畏之心。職業院校中的班級管理中可根據不同專業性質,模擬不同的工作場景,對學生進行統一的規范要求,按照企業的標準結合學生實際做出適當調整,以此為標準要求學生。在班級管理中,采取班委輪換制,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班級管理,這樣學生提高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還有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統籌能力等,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形成自我約束,自律的良好品質[3]。
在當今社會,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動力,創新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是個人價值在工作學習中的有效體現。教師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的時候,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名人事跡和比賽激起學生的進取心,開發學生思維能力,不拘泥于陳舊,勇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將創新能力和工匠精神融合在一起,使學生變成更優秀的自己。
綜上所述,工匠精神對職業學院學生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但做好這件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完善管理制度,豐富管理內容和趣味性,教師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向學生詮釋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對日后的發展有多重要,轉變學生傳統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和工作、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現匠人精神的有效運用。每一個學校和班級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實際工匠精神的融入中還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匠人精神管理的具體措施,做到有效引導,完成學生匠人精神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