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張濤 李獻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550)
在全國高校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論述,抓住了教育本質,明確了教育使命,為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高職院校在新形勢下一定要貫徹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形成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院校育人新格局。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眾化發展以及高職院校規模的擴大,學生生源質量和綜合素質出現參差不齊的現狀,眾所周知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入學成績不高,思想活躍,易受外界思想的影響,學習自覺性較差,甚至紀律觀念淡薄,這些都給高職院校的安全有序管理帶來不小挑戰。其次,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高職院校重管理輕教育、重專業輕育人、重技能輕思政、重智商輕情商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較好的改善。再次,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網絡新媒體充斥在學生的周圍,如何減少信息化帶給學生的弊端,最大程度利用網絡新媒體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做健康網民以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培養較高的道德情懷,投身于強國偉業顯得格外重要。高職院校在對學生身心健康、思想意識、身體力行等環節還存在認識不足、管理手段欠缺針對性、具體措施落實不到位等許多突出問題。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根據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要求,變革育人模式,豐富育人手段,創新育人方式,滿足社會主義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學生的安全教育是學校管理的首要工作。學院深刻意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終將學生的安全管理工作視為學校的核心工作,通過多方位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多部門聯動共同負責安全管理工作,使每一位在校大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識,從思想到行動防范安全隱患。首先,學院建立了專門安全管理小組,對輔導員、班主任、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進行明確的分工和安排,形成系統化的安全管理網絡。其次,進行半軍事化安全管理,學生在校期間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在內的活動嚴格落實半軍隊化管理模式,促進學生養成自律、規范、高效的習慣。開展系列安全講座,輔導員、班主任善于借助一些真實的案例去警醒學生,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
針對護理類高職院校的學生多為女生,年齡小,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薄弱,安全防范能力較差的現狀和問題,學院探索實施了半軍事化的在校管理模式,嚴格學生的出入校管理制度,對學生從著裝發型到言行作風進行“嚴格、統一、規范、高效”管理。不僅從源頭減少了安全隱患,而且幫助學生明確在校學習任務和學習要求,提高了在校學習效率,讓學生自覺樹立起遵守和服從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的自主能力,為學生走出校門成為一名作風良好、細致嚴謹、認真踏實的護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也能促進學院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學院充分發揮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體系的優勢,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育一批優質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各項教育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馬克思理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高職階段的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他們往往思想活躍,易于受到外界信息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扮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角色,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每周充分利用思政備課日,備好課,講好思政課是思政育人的關鍵一步。其次,在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的同時,也注重發揮第二課堂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第三,運用好馬克思主義大講堂,讓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和同學們能夠更多地走近思政大課堂,讓更多的現貨的故事案例助力學生心靈成長。高度重視思政引領,德智體美勞全方位育人,著手打造特色育人新模式,通過一系列的重大紀念日活動將“一切育人元素調動起來”,職業院校要回歸初心,不忘夢想,培養出有情懷、有溫度、心有大愛、情系家國的學子,培養醫精德誠篤志博學的護理技能人才,培養出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重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00 后的高職院校大學生自我認知能力有限,追求個性,常常喜歡標新立異,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也會遇到師生交際、學業壓力、戀愛情感和親情家庭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很容易就會產生心理問題甚至嚴重的出現心理疾病。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做好這項工作,有利于促進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范化、專業化和科學化發展,為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高職院校學生諸如偏執、焦慮、抑郁、暴躁等心理問題較多,開展定期“心理普測篩查”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干預,是安全教育的第一步。近年來學院成立了心理健康中心,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不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如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等活動強化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致力于營造健康、和諧的大學校園氛圍;將安全管理工作與思政、心理健康咨詢進行融合。成立心理健康中心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疏導心中的不良情緒,從而達到預防學生心理疾病的目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落實好高校立德樹人的總任務,學院注重勞動教育、社會實踐育人,更加注重社會實踐的內容與學生專業相融合,力求學生將學校所學應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從而幫助青年學生堅定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理想信念。為促進大學生弘揚志愿服務精神,鍛煉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大學生服務社會意識,學院鼓勵護理專業學子積極參與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每年派出多支隊伍下鄉實踐,將專業所學帶到群眾身邊,為當地居民血壓、測量血糖、心電圖、講解醫學常識、發放健康教育宣傳材料等愛心義診志愿服務活動。其次,思政教師每年都針對相關主題做出實踐活動,按計劃帶領學生走進企業、農村社區、高校等,直接感受中國經濟社會的巨大成就和典型事跡,既提升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也促進學生接受鮮活生動的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