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苗
(云南省施甸縣第一完全中學,云南 施甸 678200)
相較于傳統教育理念,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從價值觀念、態度、技能及知識等角度出發開展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內容得以豐富,教學體系更加完善,教學質量隨之提高,為此教師應將核心素養與學科關聯在一起,從學科核心素養視角出發制定教學實踐方案,調整教學策略,滿足新時期教育教學切實需求,然而有些高中化學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沒能有效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影響課堂教學綜合成效。基于此,為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分析高中化學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首先要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釋放活力,體味學習的多重價值。現實生活是科學世界的根本,是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教學只有與生活緊密相連,才能有意識地融入化學與生產、社會、環境、生活等多方面的內容,突出核心素養教育。以高中化學“油脂”這個章節為例,教師就可以從學生們最熟悉的食用油入手,讓學生們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簡單的油脂都有哪幾種:花生油、玉米油、調和油、大豆油、菜籽油、豬油等,接著讓學生們試著說一下它們的狀態都是什么樣子,課堂上教師可以取少量花生油、豬油,讓學生們親自實驗看看它們是否能與水互溶,密度比水大還是小,摸上去感覺怎么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繼續提問:生活中油著火能不能用水撲滅,為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撲滅燃燒的油。這樣一步步引導,既能通過情境教學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效實現了理論聯系實踐,凸顯出探究樂趣,更實現了的宏觀辨識、證據推理、模型認知、科學精神、社會責任等多個層面的滲透。
首先,高中化學教師應積極學習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將該理念與學科教學實踐活動融合在一起,明晰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從多角度培養學生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變化觀念及平衡思想、證據推理及模式認知、實驗探究及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及社會責任等學科核心素養;其次,秉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從學生學習實況出發,探析課堂教學立足點,以此為由配置教育資源,打造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體系;最后,教師應在與時俱進理念加持下,積極學習新時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如“綠色化學實驗”意識等,繼而確保教學內容科學、有效,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掌握更多終身受用的知識及技能。
良好的教學策略除需以科學教育理念、先進教學意識為依托外,還需以優質教學方法為基點,建立契合新時期育人需求的教育架構,達到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從礦物到基礎材料”教學時,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法,為學生展示較為常見的礦物材料,以及這些材料在生活中的運用,以學生生活經驗為紐帶,拉近學生與化學知識的距離,用以啟發學生思考并自主探討礦物在生活中的應用,達到培養學生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素養。再如,教師在進行“硫、氮和可持續發展”教學時,可應用“理論+實驗”教學分析育人法,在基礎知識深入講解前提下,為學生演示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實驗,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及實驗探究,有效解決產生問題,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怎樣避免生活中出現酸雨現象”為主題進行討論,在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有效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在傳統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健全,通常情況下通過教學評價維持課堂秩序或進行集體問答,無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應從學科核心素養視角出發,優化高中化學教學評價體系,以評價為載體,助力學生提升化學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除關注學生化學實驗過程、操作規范程度及實驗結果外,還需關注學生觀察分析情況、實驗探究成效,通過教學評價引導學生樹立綠色化學實驗意識,可以節約實驗成本,提高實驗效率,并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用以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科學精神,在完善高中化學教學評價體系基礎上,達到引導學生自主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優質教學策略無法一蹴而就,在教學進程飛速發展新常態下,教師需積極做好教學總結工作,時刻關注其教學策略落實成效,從教學任務完成度、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情況等角度出發,用以明晰教學策略優勢與劣勢,以此為由調配教育資源,完善教學策略。例如,教師在應用“理論+實驗”教學策略時,發現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不高,無法參與到實驗活動中,為此教師可以融入任務驅動教學法,面向學生制定實驗及理論探究學習任務,突出學生教育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奠定基礎,繼而持續優化教學策略,推動高中化學教學事業良性發展。
綜上所述,為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教師需樹立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教育意識,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評價體系,做好高中化學教學總結工作,從多角度培養學生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變化觀念及平衡思想、證據推理及模式認知、實驗探究及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及社會責任等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