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楚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新城中心小學,江西 贛州 341501)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們越來越意識到小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對于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規范閱讀,還要教會學生在閱讀中構建審美,從而使學生達到高質量閱讀的目標。
許多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過于注重文章的“講”,忽視“讀”,那么學生就會更多地去“聽講”,對朗讀自然也不會上心。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去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就無法仔細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的情感,也無法進行自主感悟。此外,語文教師在評價學生時,大部分只看學生的得分情況,在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時,教師過多地注重考查學生對句子的分析以及對中心思想的把握,這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認知水平,但是教師卻一直在閱讀分析技巧的困境中走不出來。
在閱讀教師時,許多語文教師陷入了死胡同,為了達到新課標的要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也會組織一些唱歌、跳舞等表演活動,但是卻忽視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活動。許多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在教學時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進行自主閱讀和思考,導致學生自行感悟的機會越來越少,主體地位也就無法體現出來。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語文教師應當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大聲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能夠真正體會、細細琢磨作者的思想感情,去感受文章的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富有節奏的朗讀,用自己的心靈與作者去進行對話,感受作者的語言,體會作品的美感。比如,在唐代大詩人駱賓王的《詠鵝》這首詩中,小學生通過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能夠了解和欣賞鵝的形象、顏色等,感受到鵝的美好形象,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激起小學生的閱讀熱情是閱讀教學進行審美構建的第一任務。小學生認知水平較低,對于閱讀文章的感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進行審美構建具有較大的難度。然而教師要注意小學生具有天馬行空的豐富的聯想能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時創設審美意境進行審美建構,使得小學生可以親身體會到文章的意境之美,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能力。例如,在《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西湖的美麗景象。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聯系詩中描寫的語句,幫助學生去創建一個美麗的情境,再現詩中的經典景象。但是應當注意,語言的描述還是相對簡單,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或者視頻將西湖的美麗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描繪的美麗景象。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對詩歌的描述來幫助學生創造意境,使學生能夠在他們的思想中留下一些印象。然后可以用多媒體教學,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詩歌中的畫面之美。這種形式的教學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另外,在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語言的運用,適當增加一些情感,變化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借助視覺形象引導學生構建審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較弱,形象直觀思維較為發達,因此小學生獲取美的感受的渠道主要是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感知,然而小學課本中文章的文字無法有效刺激學生的感官,因此小學生無法通過枯燥的文字符號構建審美。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采取一些措施展現視覺形象,幫助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也可以產生視覺形象,繼而發現文章的美、感受美并欣賞美。這些視覺形象體現在教材的插圖中,借助這些插圖,文章就會體現圖文并茂的特點。這些插圖都是經過教育專家千挑萬選出來的,與文章內容相呼應,也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因此,在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些插圖,讓學生仔細地觀察這些圖片,然后結合插圖進行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閱讀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審美建構在閱讀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抓住這一發展趨勢。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去感受文章的美,創設審美的意境,利用視覺形象構建審美,使得學生可以深刻認識到文章的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