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武警特種警察學院,北京 102211)
特種警衛工作,是為預防與制止恐怖組織或罪犯針對警衛對象、警衛目標與大型活動進行蓄謀襲擊。破壞活動而實施的一項性質特別的保衛活動。但是當下我國特種警衛人員在實戰射擊方面持有的技術能力水平和現實特種警衛工作提出要求之間還存在一定距離,主要是由于射擊訓練現狀和射擊實戰要求之間形成分歧所導致的。為更好地滿足新形勢對特種警衛人員技能水平提出的邀請,應秉持“戰訓合一,以訓為主”的原則,不斷提升特種警衛人員的實戰射擊能力。
通常是在相對靜止狀態下訓練基礎射擊能力,實質上就是靜態射擊。對槍支有一定掌控能力是完成基礎射擊訓練的前提,即為安全、規范、嫻熟的使用槍支,并能游刃有余的應對槍支出現的常見異常狀況,嚴格受控于主觀意識支配使用槍支。一是扎實掌握準確的槍支分解結合,驗槍退彈方法。受訓者要熟悉常用槍支各個零部件的功能、某類槍支常見故障成因。嫻熟掌握警用槍支分解結合的基本方法與流程,對自己使用的槍支要做到“能分清故障,能探查原因”,確保在實戰中能自行處置大多數機械性故障[1]。二是重點強調訓練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用槍習慣與安全意識,通過嚴格、正規的訓練,掌握正確地用槍流程,加強驗槍、持槍及射擊動作的訓練,特別是在不同狀態下持槍時食指所處位置。通過實戰射擊訓練,循序漸進養成嚴謹、安全用槍的意識。
借鑒PPC 迅速掏槍、上膛、更換彈匣、擊發的射擊技術。特種警衛人員在日常執行公務階段,經常會在無準備時使用手槍,有突發性、被動性特征。射擊訓練時應結合各種戰術動作,根據槍支佩帶方法的不同進行快速掏槍、上膛、更換彈匣、擊發的各種訓練。
警衛任務實戰性很強,這就要求警衛人員在射擊訓練中自覺養成良好習慣,使兩眼瞄準。射擊時若另一只眼可以正常工作,最大的好處是能拓展視線范疇,能隨時留意周遭環境,針對任何危險均能快速做出正確反映。還有一個益處是能讓警衛人員不會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靶標上,兼顧對準星缺口的平正關系上。
警衛人員應用瞄準線上設有的彈道高,于目標上設定某一位點,將該位點設為中心,形成瞄準區。瞄準是眼睛與大腦共同作用的結果[2]。采用這種瞄準法時,警衛人員觀看的不是靶子,而是記憶上一發發射時的瞄準狀況,例如擊發動作發出時的主觀感受與命中的部位,同時將其合理用于后期射擊活動中。這種記憶能力要求警衛人員進行快度射擊,槍支一旦被舉起以后,就要一口氣打完,不論槍膛內裝有幾發子彈。
特種警衛人員使用手槍射擊過程中,大部分情景下是瞄點設計,該種射擊方法暴露出如下兩個不足:一是瞄準線擺動范疇偏大,高環命中率偏低;二是警衛人員可能不能準確地投放精力,擊發意識過于濃厚,食指神經敏感度增加,誘導警衛人員不自覺地將自身的專注力與精力放置于瞄點上,而忽略了構建準星與缺口兩者準確的平正關系。所以,據槍時一定會晃動,瞄準時無法把瞄準線穩固在一個位點上。警衛人員應結合目標尺寸、射擊間距、武器的彈道高及自身調控瞄準線晃動范疇的能力去規劃一個瞄準區域,而且于該區域射擊均能擊中目標,歷經一段時間的系統性訓練以后,特種警衛人員可以適度減縮瞄準區。采用該種方法訓練警衛人員的實戰能力,一方面有利于緩解他們射擊過程中緊張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也能放寬視覺,克服了扣點不良現象,獲得良好的擊發成績,并告知警衛人員射擊實踐中槍支晃動并不是主要矛盾的事實。
射擊活動對協調性、精確度均提出較高要求,需要警衛人員大腦高度集中以及不同部位肌肉群緊密協調,并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這樣方能更好的維持動態平衡。但在實際射擊中,部分警衛人員潛意識中對槍響、后坐及及槍口上跳存在一定恐懼感,很可能滋生抵制情緒狀態,提前做出反應,試圖抵制,出現閉眼、聳肩、猛抬扳機等表現,導致射彈偏低,增加脫靶情況發生率[3]。
警衛人員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調整去轉移不良心理、情緒狀態,盡快恢復正常的心理活動。比如,在正式射擊前,盡量放松下情緒狀態,多回想擊發動作要點,回想既往實彈射擊成功的感受,能夠較有效的轉移注意力,轉化不良心理情緒。同時也要加強自我調整,維持一個平和心態,不要為自己設定過高的指標與過度強調成績,減輕精神壓力。
射擊技能為特種警衛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警務技能之一。本文對幾種提升警衛人員實戰射擊能力的方法展開探究,分別是加強基礎性射擊技術的訓練、提升瞄準的一致性與精確性以及盡量解除射擊心理障礙,希望對提升警衛人員實戰射擊能力水平有一定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