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亮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17)
前言:現階段我國的藝術設計行業的高精尖人才缺口大,國家對于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加,因此在這種任務驅動模式下,如何能夠加強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創新在此階段看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提出,不僅僅是企業,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也進行了在教育方面的創新。但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創新教育不應該只是限于某一個學校的某一個專業或者是某一個系所,它應該是貫徹于整個學校的全部教育體系之中,要深刻地結合每門專業課程的特征進行開展,讓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能深刻地體會到教育的創新,但是從目前國內的教育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雖然提出了教育創新的概念,但也就只是停留在表面層次,導致很多學生甚至是教師都不知道學校到底要創新的是什么,缺少與藝術設計專業的聯系,創新教育理念不夠完善。
對于藝術設計專業來講,指導教師的水平高低是對于學生進行藝術設計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的,因為老師就是相當于學生進入藝術設計領域的領路人,剛剛結束高考的學生完全進入了一個陌生的領域,指導教師所發揮的作用在這個時候是巨大的。然而,就目前我國高職學校來講,這些學校聘請的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個人的教學能力也不是十分出色,而就算是有一些教師在某些領域非常的擅長,但是對于藝術設計這一學科來說,它所要求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它要求學生要懂設計、懂管理、懂技術、懂得對已有的圖片進行處理的能力等。由于這種情況,所以當專業的教師即使是擁有某一方面的特長,但也很難成為一個全能型的優秀教師。所以,高職院校在選擇任課教師的時候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尤其是對于沒有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的選擇的時候。
在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模式下,很多高職院校對于藝術設計的課程雖然提出了創新的教育理念但是課程的設置長期以來都是不變的,由此會使教育模式與創新理念造成脫節,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學校的教學模式一直都沒有進行創新,還是一直保持著一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將創新、教育、實踐三者進行很好的融合。
在這里我們以長沙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為例,該學院現擁有環境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制作等3 個藝術設計類專業,專業教師20 余人,學生人數約為510 人。該院校為了完善創新教育理念體系,在實際的教學之中做出了如下的改革措施。第一點,學校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主要是對校內的室內設計實訓室、廣告設計與制作實訓室、VR 虛擬現實實訓室、綜合實訓機房等進行了建設。學校為此已經投入了超過百萬元的教育資金,可見學校對于學生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第二點,學校創立了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對于有想法創業的同學予以大力支持,對于好的創業項目,學校提供辦公場地以及初始創業資金,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同時也完善了學校的創新教育理念體系。
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就是要做到對整個教師團隊進行優化,學校應該對每一位專業教師進行定期的考核測驗,對于測試合格者可以繼續進行教學工作,對于不合格者,做停課處理,一段時間過后再對此進行專業考核,合格予以留用,不合格予以開除,過濾掉專業能力水平差的教師。同時學校可以聘請相關的行業專家來對校內的老師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1]。
首先要在任務驅動模式下加強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就一定要解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理論課程教學內容與存在與現實生活相脫節的問題。所以學校要嚴格要求相關的教師改變之前的教育模式,將教學任務與實際生活中藝術設計的應用聯系到一起去,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在建筑設計的理論教學課上,專業教師要將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內容如建筑史的發展、建筑的外觀設計等基礎理論內容講解完畢后,要讓學生自己設計建筑圖稿,讓學生在課下去完成,加強理論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同時教師在布置項目任務時也要重視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激勵學生踴躍參加各種專業項目競賽,并為相關的參賽同學進行專業方面的指導教育。第二點就是要將創新理念融合到日常的課程教學之中,這可以從兩方面來入手,一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相關領域的經典案例,方便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二是不管作為學生還是教師在上課之前都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老師要事先進行備課,學生要事先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展開預習并找出與專業內容相關的案例,并將找到的案例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自主收集相關的專業材料,以此來使得課程能夠更好地、高效地進行下去,加強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2]。
結論:我們的時代正在飛速地向前發展,社會對于藝術設計的高端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多,同時對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逐漸提升,所以對于藝術設計類人才的培養一定要結合實際需要,加強教育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