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麟
(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重慶 401121)
近些年來,隨著事業單位全面的深化改革,固定資產管理也成為了改革工作中的重點。根據其目前整體的改革情況來看,雖然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固定資產管理意識薄弱、固定資產利用率低、信息化建設落后等,這些均會大大降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水平,且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在原有改革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其開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淡薄,且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作為支撐。其中,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就會大大降低管理人員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正確認識與執行力;而管理制度的欠缺則會導致固定資產的管理流于形式。
評估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項關鍵性指標就是資產的利用率。但根據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目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來看,其管理方式較為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這就會大大降低固定資產的利用率[1]。例如,部分地區的行政事業單位在前幾年盲目引進了自動化設備,但由于其無法有效運行,這就導致了設備的閑置,同時也無法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固定資產的各個管理環節都需要進行嚴格的盤查與監督,但由于多數行政事業內部缺乏有效的監督系統,這就會導致固定資產管理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同時,雖然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均構建了精細化與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但由于缺乏信息化技術的支持,這就會大大降低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與有效性。
行政事業要想有效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首先就要增強管理人員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促使其充分認識到做好固定資產核算與養護工作的重要性,以此來有效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其次,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大固定資產管理制定的宣傳力度,并對其實施進一步的規范,以此來有效激發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水平[2]。最后,要持續優化現有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尤其是資產購入到資產最終的處置過程中,每個環節的管理制定都要十分的嚴謹。
例如,在采購固定資產時,一定要嚴格遵循賬實相符的原則,根據預算內容認真做好資產的登記工作,在保證固定資產信息真實性的同時來有效減少違規采購與弄虛作假等現象的發生。同時,要嚴密監控固定資產的使用過程中,具體包括其去向與使用情況[3]。另外,要根據相關制定來嚴格規范固定資產的處置流程,避免此環節中出現資產莫名流失與浪費的情況發生。
目前,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通過多種途徑來不斷提升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與經濟效益。第一,各部門之間要實現固定資產的共享利用。這主要是因為多數固定資產均可以循環使用,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就要在互用互享的基礎上擴展固定資產的利用渠道,充分發揮其應用價值,創造更大的效益。第二,要按需購 新資產,合理處理舊資產。行政事業單位要想對原有的資產設備進行更新,就要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與規范的購買程度來購置新的資產設備淘汰后的陳舊設備要由專門的結構實施合理化處理,以防出現資產過度閑置的情況。第三,管理人員要對固定資產的購進信息實施精細化管理[4]。通過詳細登記、嚴格監督等一系列措施來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其資產利用率,提高其經濟效益。第四,要實現固定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結合,將固定資產管理納入到財務預算管理當中,以此來進一步促進固定資產的優化配置。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化管理對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當前形勢下的固定資產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行政事業單位要進一步強化固定資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并要如下兩大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將數據信息技術滲透到固定資產的各個管理環節當中。客觀來講就是要明確固定資產管理指標、完整的錄入到信息系統當中,例如數目、金額展示、名稱、價值大小以及處置手段等。錄入后,信息系統就會自動生成相應的二維碼或者是條形碼[5]。但不管是在當前的管理工作中,還是后續的動態監督與管理過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均可以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定期更新、升級與維護信息系統,提高系統的防御能力,保證固定資產信息的安全性,避免發生數據盜取與信息竊取等事故。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能夠直接反映出國有資產在社會中的地位。特別是對于我國現階段的行政事業單位來講,固定資產作為其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發揮自身職能,實現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因此就需要進一步優化固定資產的管理方式,以此來有效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各項業務活動的順利開展,全面推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