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沖 2 孫繼學
(1 山東省單縣終興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菏澤 274300;2 山東省單縣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山東 菏澤 274300)
綠色小麥是一種全新的小麥種植與管理技術,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小麥作物的品質要求有所提升,為了能夠提高小麥食品的營養價值,綠色小麥概念得以廣泛普及。綠色小麥種植技術能夠從食品根源上做到安全控制,提高小麥食品的安全指數,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綠色小麥種植管理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能夠影響我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因此,大力推廣綠色小麥田間種植技術是農業人員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
要想在綠色小麥種植過程中,保證小麥的產量與質量需要了解小麥的生長特點,并為綠色小麥種植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要為綠色小麥提供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疏松的土質資源與灌溉排水條件。此外,要保證綠色小麥種植地區周圍環境不受污染,保證種植區的空氣質量、地質環境及水源情況達到綠色小麥的種植要求。
在綠色小麥種植過程中,田間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在小麥出苗后需要密切關注小麥幼苗的成長情況。如果發現小麥幼苗生長過快,就要采取有效手段進行鎮壓與劃鋤,對三類苗要進行水分補充與肥料補充促進小麥生長。如果發現小麥種植區域出現缺苗的情況,就要第一時間采取插苗、補苗行動,同時要預估好小麥幼苗的成長空間,確保兩顆小麥幼苗之間的距離不超過5 厘米。其次,需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小麥灌溉,在綠色小麥幼苗成長初期要做好補水工作,初期階段每隔5~7 天需要對小麥進行一次補水灌溉,在綠色小麥進入越冬期后要進行冬水澆灌,冬水澆灌有利于保護綠色小麥幼苗,能夠使其安全過冬,確保其在第2年的春天能夠有良好的漲勢。在挑旗與澆漿階段綠色小麥需要大量的水分澆灌,在此過程要做好澆水工作,保證田間持水量達到75%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在對綠色小麥進行灌溉的操作過程中需要處理好排水工作,不能讓田間出現積水。3 月份到4 月份是小麥春灌的最佳時期,在春灌過程中可以對小麥施用一些尿素追肥。一般情況下,每畝小麥地需要施用10 千克的尿素。此外,需要科學合理的開展小麥施肥工作在施肥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的施肥規定,將無機肥料、有機肥料及綠色農家肥料進行科學合理的調配。將肥料施用在綠色小麥種植區。最后,在綠色小麥成長過程中要保證種植區域土壤的透氣性,定期進行田間除草與松土工作,在每年的冬季來臨之前與春季之后都要進行田間除草,在鋤草的過程中要保護好綠色小麥的根系不受傷害[1]。
在進行綠色小麥病蟲害防治操作的過程中,需要綜合各方面因素制定綠色小麥病蟲害防治計劃,盡量避免使用農藥與化學藥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從根本上提升綠色小麥的抗病能力,根據綠色小麥所處的成長階段為其進行營養補充,根據需要使用氮、磷、鉀的有機復合肥料,做好小麥病蟲害防治保護工作。盡量使用物理治療手段防治病蟲害,可以在綠色小麥種植區域采用粘蟲板、殺蟲燈等裝置進行病蟲害治理工作,如果需要使用化學藥劑治理小麥病蟲害則需運用最新研發的綠色化學藥劑[3]。
要想有效擴大對一項新型技術的推廣力度需要加大宣傳幅度,在推廣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的過程中,不能單純依靠工作人員走到田間地頭開展宣傳普及工作,還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通過廣播電視、新聞媒體、雜志報刊等途徑擴大宣傳力度,從而向新型種植技術傳播到更深更遠的地方去提高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的影響力,為后續推廣種植指導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嘗試新型種植技術,對農民來說需要具備一定的冒險精神,種植成果直接關系到農民一年的經濟收益。因此,政府要制定出周密詳細的推廣政策,在鼓勵農民嘗試新型種植技術的同時為農民群眾提供技術與資金方面的扶持,解決農民的擔憂調動農民群眾參與新型種植技術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田間管理技術的推廣范圍[3]。
單純憑借推廣人員的描述,無法讓農民群眾看到心形種植技術的實際效果,打造示范基地可以有效擴大新型種植技術的知名度。通過建立示范基地的方法,能夠讓農民群眾看到新型農業種植技術的實際效果,并且為農民群眾提供關于新型種植技術的溝通交流渠道,通過專家的技術指導,能夠幫助農民大膽嘗試新型種植技術,并有效保護農民群眾的經濟利益。
綜上所述,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食品安全是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保證糧食食品安全,需要不斷發展農業技術,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進度。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綠色小麥種植技術能夠有效改進小麥種植方式,提高小麥作物質量與產量。可以有效保障我國糧食食品安全為社會經濟穩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能夠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