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靈璧縣供電公司,安徽 宿州 234200)
在供電所的線損管理中,管理線損是左右綜合線損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這種損失無規律可循,又不易測算,通常又稱之為不明損耗。因管理不到位形成的電能損失在整個實際線損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如何通過管理降低線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為了保證用戶用電的穩定性,避免出現用電混亂情況,需要制定相關的線損管理措施來提高線損管理力度,但現階段我國在線損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首先表現在管理系統方面,管理系統缺乏規范性性,電力系統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出現多個漏洞,經常出現違規用電以及竊電現象,同時還存在抄表錯誤等現象,不僅影響到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還為電力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在鄉鎮供電所中,計量管理工作存在較大的漏洞,其工作無法落實到位。很多供電所單位的人員,對于相關的工作制度有著輕視的思想。在進行工作時,工作界限不清,職責不明,相互推諉,特別是故障表計不能及時更換,采集故障沒有到現場及時處理,同時沒有對出現的超容、諧波等問題進行徹底地解決,總體而言,其供電所執行力度較低。
在一些個別的供電所中,部分管理人員存在職業素養低、業務能力欠缺等問題。這就導致了一旦出現低壓線損的問題,無法對出現低壓線損的原因展開深入的分析,對相應的降損措施了解程度不夠,直接影響到降損工作的及時開展。同時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對計量管理工作存在輕視心理。導致了在對電能表進行檢查時,檢查工作不到位,便不能及時的發現電能表存在的一些問題,如電能表欠壓,必須及時進行更換。
線損指標作為線損管理整個工作的核心內容,通過制定指標管理辦法、供電所線損計劃,明確各項指標分解、編制、下達、調整、控制、評價要求。真正意義上落實線損指標的分級管控,從而達成線損可控這一目標。構建線損管理相關制度,規范線損分析統計報告質量要求、時限要求以及流程要求,提高線損管理的規范程度。及時發現與解決線損異常問題,規避線損的非正常波動,加強線損全過程管控效果。
隨著供電所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當前,供電所的信息化線損管理工作一定要充分發揮信息化時代的大數據特征的優勢,充分對四合一計量自動化系統采集數據進行監控和分析,實現線路的日線損精益分析,并且將分析的結果有效應用與竊電查處和計量缺陷處理等領域。福建省某供電公司在信息化建設上不斷加強,通過計量自動化終端不間斷地持續對數據進行收集,也能夠及時掌握線路的運行狀態,實現各個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形成線損和管理之間的聯動機制,促進線損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線損的理論計算也是線損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提高線損管理工作質量也要盡可能提升指標依據的科學準確度。因此,要加強線損理論計算工作,對比理論線損與實際線損,對漏電、竊電等現場是否存在進行準確判斷,切實保證線損率在合理范圍之內。其次,可以合理配置無功補償,安裝低壓無功補償電容器,以降線損為主,低壓補償為輔,不斷降低輸電線路的技術線損,實現電能傳輸效率和供電可靠性的提升。
針對季節性與臨時性用電設備給予全面統計,科學調整負荷,確保配電變壓器能夠穩定運行。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堅持臺區管理與電網建設改造并存,升級線損管理技術與方法,保障電網改造工作能夠合理超前。最大程度上做好供電需求的側管理工作,有效管控線損指標,實現線損管理工作可以順利進行與供電所運營效益的最大化。
高素質執行人員是線損管理工作能夠展開的基礎,要加大企業員工的培訓力度,定期舉辦講座提高企業員工電力知識儲備,并在企業內部組織電力知識競賽或電力問題辯論,激勵員工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各部門員工對相關操作內容要作出硬性要求,并進行不定期考核。例如:對電路管理人員要不定期、不提前通知舉行電網運行知識與突發事件應對的考核。企業管理者要主動接觸先進技術成果與管理經驗并傳遞給下屬員工,提升企業整體的線損管理意識與自主學習意識。
線損問題的出現有多方面的原因,供電所在進行線損管理工作的時候,應該結合多方面的原因來進行線損影響因素的分析,并且從整體角度出發,提出解決線損問題的有效方式,將線損降到最低,以提高供電所的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還能提升電能的使用率,促進電力企業的發展和增加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