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茹拉
(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5000)
在人類發展的階段中,幼兒的創造力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并且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每個幼兒的創造力潛能都是無限的,這種創造力就是由一開始的不會經過教育之后變為會,同時也是別人想不到幼兒卻想到了,并且在這個基礎上會越來越好,更加完善自己。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幼兒園對兒童的教育不能再照本宣科,要根據社會的需求,適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按照“教育是為了幼兒將來更好的生活”的原則進行教育活動。應該以幼兒已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習實踐和對未來的設想,著力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敢于向書本和老師質疑的能力,敢于提出不同于別人的新觀點的能力。要培養幼兒的個性,就要讓幼兒的主體性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得到很好的發揮,變“要你學習”為“自己愛學習、自己愛參與、自己會學習、自己能獨立學習”,還要注重使幼兒“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創造”,這才是幼兒教育真正的目標和出發點。
從以上幾方面可以看出,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當前幼兒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之一。
任何創造都離不開想象力,創造必須以想象為基礎。幼兒時期,現實的框框還沒有在頭腦中形成,因此,喜歡幻想是幼兒的突出特點,但長期以來,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總是要求幼兒處處循規蹈矩,做一個聽話的好幼兒,幼兒稍有一點創新意識就被認為是調皮搗蛋,結果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勇敢精神被扼殺了,一個個變成了聽話的“小綿羊”,變成了只會接受知識的“機器”。殊不知,科學技術的每一次前進都離不開人類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無論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哥白尼的日心說,還有瓦特的蒸汽機及愛迪生的發明電燈,沒有一項無不閃現著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的火花。可以說,沒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就沒有豐富的物質文明,沒有想象力就沒有雜交水稻、無籽西瓜和人造衛星。也許幼兒的幻想有些幼稚甚至荒誕,但若正確引導,就會燃起幼兒探求知識、創造發明的欲望。
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育教學中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發展機會和條件,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教師不但會“教”而且會“導”,不能滿足于幼兒“學會”,更要引導幼兒“會學”,要啟發幼兒勤于思考,勇于創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積極為幼兒創設和探索一種教學情境,即通過創設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情境,然后提出探索問題,利用各種條件,把幼兒引到這種情境中,讓他們在情境中產生一定的疑問和設想,然后逐步引導幼兒在他們的親自體驗中感受新知、探求新知,進一步開發其智力潛能。另外,教師也可采用探究發現法,努力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自行發現問題并尋求答案的自主精神。運用一些具有彈性的教育內容,不僅給幼兒留有思考余地,也會擴展幼兒眼界,開闊幼兒思路。
美術、手工、音樂、舞蹈等美育活動以及各類創作、仿編、續編活動能充分地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美術活動這一塊,幼兒園要為孩子們創設自然、輕松、富有藝術氣息的活動室環境,引導幼兒自由、自主地進行創作。孩子們專注地投入到自己的藝術活動中,享受到創造美的快樂。在班級繪畫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畫線條的基本技能,通過作品賞析、實物觀察等形式讓幼兒感受美、欣賞美,不以示范作品局限孩子的筆觸,不追求作品的精美與形似,鼓勵孩子自己想象、自由創作,鼓勵孩子們續編故事或創編兒歌,提高創造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通常認為調皮的孩子更聰明,這是因為孩子的手指尖布滿了神經末梢,在孩子觸摸、擺弄、操作的過程中,神經末梢收集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刺激突觸的形成與連接,從而使孩子的反應更具聯想性和敏捷性。而角色游戲、建構游戲、音樂游戲、表演游戲等創造性游戲常常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可以為孩子創設娃娃家、餐廳等區域,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通過模仿和想象,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在建構游戲中,為幼兒提供紙杯、紙箱等廢舊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象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建筑”;在音樂游戲活動和表演區中,幼兒更是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與語言表達能力。不管是規則性游戲還是創造性游戲,教師都要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投放幼兒游戲所需要的材料,這些材料要富有層次性、啟發性、發展性,并能構成豐富的游戲情景。
寬松的氣氛能夠給幼兒的心理帶來一種安全、輕松的感受,他們也會對創造活動有積極參與的愿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創造力的形成過程中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心理上的安全,二是心理上的自由。因此,幼兒在園內的生活和學習應該是輕松活躍的,這樣他們的創造力才能得到有效培養。幼兒每天入園時,教師要以親切的微笑來迎接他們,輕撫一下他們的小腦袋,拉拉他們的小手,這樣都能使孩子緊張的心情放松下來。在教學時,教師也要以引導和鼓勵為主,盡量不要單純、粗暴地用“這樣做、那樣做”的方式去教導學生。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和啟發,用商量的語氣讓幼兒他們的主動意識得到啟發。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時至今日,我們急需培養兒童這種創造的能力。兒童本來就有一種創造欲,我們只要善為誘導,善為啟發,可以事半而功倍”。教師如果高控、專制,就會扼殺幼兒創造力的萌芽,幼兒只能在順從和模仿中長大,喪失了創新和創造的信心和能力,被時代拋在后面。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作為教師,應該立足時代,努力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