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梅
(云南省昭通市綏江縣玉泉小學,云南 昭通 657700)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感受,在主動思考中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綜合調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積極參與到教學之中。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微觀引導,使他們能在快樂情緒的引導下深入學習,在欣賞、學唱等環節提高音樂綜合能力,打造高效的快樂音樂課堂。
這只是課堂中的導人環節,并不是真正的課堂內容,一定要注意時間不宜過長,內容不宜過于復雜,不能造成喧賓奪主的情況。
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水平,太過簡單的內容會讓學生失去探索的欲望和興趣,而太過復雜的內容則會因為學生能力達不到而無法展開。
要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想要學、愿意學的沖動,這樣才能有效地實現“玩中學、學中樂”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所描繪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具有不確定性,在理解音樂內容時,學生需要借助情境進行感知,在體會音樂的節奏、節拍的過程中掌握音樂的內涵。在音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體會到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教師可以創設情境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歌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歌曲的內涵,感受歌曲的情感,并能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根據歌曲的內容從多媒體素材中選擇相應的圖片或視頻,制作成豐富的音樂課件,讓學生結合直觀情境學唱歌曲。在多媒體情境下,學生融入歌曲的情境中,獲得深刻的感受,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在想象力的作用下進行音樂學習,能夠把聽覺和思維結合到一起,加深對音樂的感知。例如,在教學《小雨沙沙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根據歌詞進行想象,感受歌曲中美妙的雨中情景,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懷。通過想象學習音樂,可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他們對音樂有多方面的理解,讓他們在興趣的引導下提高音樂學習效率。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不同,他們對音樂的理解也會不同。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認真傾聽音樂之后,可以讓他們根據音樂內容和自己的體會進行繪畫,把聽到的、想到的都用圖畫表現出來。在趣味性的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發揮了主觀能動性,他們用充滿個性的圖畫展現了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這使得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創造力得到了發展。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知識講解的方式,盡可能地設計豐富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使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在教學歌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歌曲的節奏,教師可以讓他們自制打擊樂器。在興趣的引領下,學生積極發揮創新思維,利用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制成不同的打擊樂器,有的學生用礦泉水瓶裝半瓶沙子制作成砂槌,有的學生用小禮品盒制作成小鼓,有的學生用瓶蓋兒串起來制作成手鈴……利用自制打擊樂器進行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打擊樂器時,教師先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用自制的樂器進行表演,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節奏。利用打擊樂器表現音樂,使他們的音樂綜合能力得到了發展。
小學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它和舞蹈學科在藝術方面是相通的。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把音樂和舞蹈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到音樂時,根據音樂的節奏做出相應的舞蹈動作。在快樂的舞蹈中,學生充分掌握了音樂的節奏,并能根據音樂內容做出相應的舞蹈動作,在快樂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為了讓音樂教學在舞蹈的作用下高效進行,教師可以根據音樂給學生編排一些優美的舞蹈動作,讓他們在音樂旋律中起舞,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舞蹈中。在活躍的氛圍中,學生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提高了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實現了高效的小學音樂快樂教學。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積極探索音樂知識,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提高音樂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組織教學活動,又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給他們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完成自主探索學習,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他們大膽地說出對音樂知識的理解。通過互動,教師收集到更多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可以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引導,并對教學活動中的問題進行改進,使課堂教學內容更適合學生,促使他們探究活動的深入進行,促進他們音樂綜合能力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結合他們的音樂能力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趣味環節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在積極探索中掌握音樂知識,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快樂感受,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學習中,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他們能在主動學習中提高音樂探究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音樂素養,構建起高效的快樂音樂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