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美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2019 年1 月國務院發布的“職教20 條”指出,深化復合型技能人才培訓模式改革,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普遍做法,制定實施計劃和具體管理辦法,啟動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1+X 證書制度目前已成為職教戰線的熱門話題。它既是“職教20 條”的一項重要創新,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舉措。國家明確要求穩妥推進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學生獲得多種職業技能水平證書,擴大就業和創業技能,同時獲得學歷證書。
1+X證書制度:即是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簡稱。“1”是學歷證書,它全面反映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在國家人力資源開發中起著基礎性作用;“X”是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它是學生學歷教育之外參加職業培訓的額外學習和額外收獲,也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反映了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的綜合能力。雖然學生獲得“1”,即學歷證書是“規定動作”,獲得“X”,即技能等級證書是“自選動作”,但“1”和“X”不是孤立的,二者相互融合構成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教育目標,“1”是基礎和主體,“X”是“1”的強化、補充和拓展。
啟動實施中國特色的1+X 證書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好學歷證書的主體作用和職業資格證書的補充作用,將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計劃和1+X 證書制度改革充分結合,堅持育訓結合、內外結合、長短結合,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真正實現書證結合、書證融通,才能培養出社會急需的高素質人才。
當今職場競爭激烈,職業技能證書是個人能力評價、考核、聘用和從業的重要憑證,是求職、任職的資格憑證,是職場的“敲門磚”,也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的主要依據。啟動了1+X 證書制度,鼓勵職教學子獲得各種職業技能水平證書,并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擁有創業創新技能,以便大學生在校期間有機會獲得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雙籌碼。增加就業保障,緩解就業壓力。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一種新型證書,它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它的開發與實施,將職業教育的格局轉變為由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化辦學代替政府主辦主管,將形式轉變為社會企業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教育模式代替普通教育辦學模式,為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高質量的人才資源支持。
近年來,高學歷低能力的現象屢見,“唯學歷論”的社會地位不斷受到沖擊和挑戰,而“能力論”則頻頻受到用人單位青睞。當下,靠學歷混飯吃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唯有高學歷高能力有真正本事的人,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大潮中站如松,穩如鐘。啟動1+X 證書制度,建立科學的以能力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將有效促進“唯學歷論”向“能力論”轉變,加快建立以能力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教育行政部門既是1+X 證書制度試點的頂層設計者,又承擔監管責任。一是做好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總體規劃、部署和宏觀指導工作。二是建設培訓評價組織遴選專家庫和招募遴選管理辦法。三是組織制訂有關標準化工作指南。四是督查第三方培訓評價組織行為和職業院校培訓質量。
職業院校既是本次試點工作的實施主體,也是受益者。一是將1+X 證書制度試點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相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融合。二是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打造好“雙師型”教師隊伍。三是組織開展專門培訓。四是建好用好實訓基地,實現產教深度融合。五是建立健全各類證書質量保證機制,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行第三方社會評價機制,即由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完成。培訓評價組織作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標準建設的主體,培訓評價組織對證書的質量和信譽負總責,并協助試點院校實施各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主要包括考核標準制定、評估網站建設、考核頒證等。
1.“X”證書和“1”有同等的價值?筆者回答是否定的。因當今人們常用的是“唯學歷”人才評價體系,而“唯學歷論”向“能力論”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若不及時改變我們的人才評價體系,對職業院校畢業生來說,獲取的技能證書再多,也僅僅是一個量的堆積而已,并非質的飛躍。
2.“X”證書是否能和能力劃等號?筆者認為,二者不能簡單劃等號,更多的技能證書并不意味著更強的技能。因現實生活中的許多證書都是通過考試獲取的,證書多只意味著考試能力強而并非意味著實際能力很強。就用人單位實際需求而言,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非越多越好,主要看技能證書與實際能力是否匹配。
3.如何處理好“1”與“X”的關系?筆者認為,“1”與“X”有輕重之分。高職院校應先重點做好“1”的工作,在辦好“1”的前提下再做好“X”的工作。因為“1”是基礎、是重點、是方向、是特色,若沒有“1”,“X”將不復存在。因此,高職院校的性質決定了其辦學特點不在“X”,而在于“1”,如果沒有以“1”為基礎,而是盲目地組織學生去參加各種技能證書、等級證書的考試,那顯然是本末倒置,不利于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