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瓊
(江西省宜春中學,江西 宜春 336000)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指在花費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情況下,實現最優的教學效果。最優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即單位時間內學生獲得知識、能力和各種素養的最大提升;二是追求效益的最優化。主要指教學效果有質量的提升,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提升教學的效率,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各方面品質和素養的培養。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中,很多教師為了追求教學的進度,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將考核的重點知識和理論一股腦灌輸給學生,然后要求學生去機械地記憶和背誦,造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刻,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只是根據教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學習,學習過程非常被動和枯燥,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除此之外,學生被“題海戰術”和“劃重點”的教學方式所束縛,影響了學習興趣的培養。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高中政治課堂中,一些教師往往只圍繞著課本進行教學,照本宣科,教學內容單一,缺乏有益的補充和拓展,未能與實際生活建立起有效地連接。學生只能學習到課本上固有的內容,對社會發生的時事不了解,不能靈活地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導致學習內容和社會發展相脫節,滿足不了學生的實際需要,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和發展。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扮演著課堂的主要角色,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圍繞教師的安排展開。教師授課占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很少有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學習的自主性發揮不出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高中政治的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晦澀難懂、十分抽象的理論和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較難理解,不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如果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單純地就知識論知識,而不做任何的拓展和關聯,這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高超的教學藝術,把理論教學和實際相結合,巧妙靈活地將理論知識的講解滲透到生活主題中去,促使教學內容“活”起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從而更好地指導實際生活。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所有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師進行展開。學生很多時候都是被動地學習,很少有可以供自己自主探索和學習的時間,影響了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發揮,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與教學改革的要求相違背。同時,也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為了更好地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減對課堂時間和學生時間的占用,多留出時間給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將課堂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高中政治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認知結構逐漸建立的一個過程,學生認知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不斷深化的。所以政治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的認知結構進行優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政治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從簡單的、基礎的知識入手,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啟發性和探究性的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認知。其次,政治教師可以提前進行精心的備課,來優化和完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結構,從而更加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提高教學有效性。
教學流程是否流暢、合理對高效課堂的構建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和影響。所有的教學計劃、教學安排最終都要通過教學流程來呈現。所以,高中政治教師一定要加強對教學流程的優化和設計,促進教學流程的流暢、合理。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師要在教學中發揮好組織引導的作用。學生在學習中主體地位的發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的合理組織與引導,以及通過有效的教學環節一步步去落實,否則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會成為一種形式,一種口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前提和保障。而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計劃的貫徹和落實方面,也體現在對各個教學環節的有序銜接上面。另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師需要對教學流程進行藝術化的處理。
新課改背景下,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要求。它需要高中政治教師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其中,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僅僅教師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方能更好地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