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珊珊
(重慶市渝北區龍興中心小學校,重慶 401135)
音樂是小學課程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新課改背景下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的音樂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以及音樂鑒賞能力,充實學生的內心豐富學生的生活。在小學階段,學生才剛開始初步的認識世界,對于世界的認識還較為淺薄,并且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所以小學階段是學生創新的思維能力以及創造力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在進行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現階段我國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地改變授課模式,通過音樂課程的教學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以及想象力,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過于重視對于學生音樂技巧以及音樂基礎知識和樂理知識的教學,過于重視教學方面的內容傳授,讓年齡較小的低年級學生逐漸喪失了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還有部分教師過于在乎學生的喜好,過于跟隨社會音樂的發展趨勢,在課堂上帶進了許多不適宜本校學生進行學習的流行歌曲,導致教學方向偏離了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目標。
再大的教育背景下,家長都更加注重學生文化課成績的提升,而學校更注重學生的升學率,各界對于音樂課程都不夠重視,認為只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副課,這就導致學校對于音樂器材以及音樂設備的準備不夠,導致音樂課的教學缺乏音樂氛圍,并且音樂課的排課量少,在臨近考試期間還會被其他文化課學科占用。并且學生自身以及音樂老師對于音樂課也不夠重視,教師對于音樂課的教育教學準備不夠充分,不能積極地根據新課改背景以及時代的發展變化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變,教學方法不能夠與時俱進進行創新,多方面因素共同制約了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1]。
要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就需要教師不斷地提升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具備了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才能主動地參與進音樂課堂中,從而通過音樂課程教育教學刺激學生思維能力的創新。教師要明白興趣對于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性,采用多種方法提升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積極性,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生感興趣的知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創新。
教師可以借助網絡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小學音樂教學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以及網絡信息技術,在課堂上運用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方式進行學生的音樂課堂教學,比如針對人音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課家鄉美中的《故鄉是北京》一課,就可以通過視頻、圖片讓學生感受北京的風土人情以及京劇京腔,通過這些手段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代入感,并增強學生結合音樂對于場景的構建以及聯想,從而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與認知,從而刺激學生的思維創新。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許多音樂教室仍舊遵循著老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進行課程的教育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喪失課堂的主體地位,一味地教師主導進行授課,學生會逐漸喪失課堂上的思考能力。因此,小學音樂教育要改變傳統的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的調動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熱情,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程教育活動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自己作為課堂主導者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在針對人音版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二課《賽馬》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將課程內容進行分析與講解,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演唱,然后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結合課堂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生對于賽馬這一活動的理解,自行進行歌舞的創編,并通過小組成員的分工搭配合作,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創作,不局限于歌曲與舞蹈,學生可以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進行創作,在課堂最后進行表演,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思維的創新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教師就需要在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結合學生的喜好并運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進行學生學習曲目的篩選,選擇健康積極適合學生進行學習演唱的歌曲,同時授課方式或者歌曲本身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音樂學習。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視角進行歌曲的選擇,音樂還要兼顧音樂欣賞以及音樂內涵。通過學生對于歌曲的學習,讓學生在樂曲的基礎上進行專屬于自己的歌曲編寫,或者讓學生進行旋律的編寫,寫下自己的歌詞,運用在原有的樂譜中,或是通過新的旋律再填新詞,讓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感受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歌曲表達出來,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創新。
在學生進行詞曲創作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對于鼓勵與贊美,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信,從而增強學生對于歌曲創作創新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創新。同時,學生對于歌曲的創作創新不局限于教材中的歌曲,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創作實踐,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
教師要做好課堂中的引導者角色,逐步讓學生通過學習到的知識結合相關實踐創作,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思維創新,為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