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華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第六小學,河北 承德 068350)
新課標明確指出,識字寫字在低年段語文課程教學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必須將強化學生識字寫字積極性視為最為主要的目標。而要想完成這一目標,則應打破傳統思維禁錮,及時更新理念,不斷增強學生的主動意識,將學習方法一一傳授,使他們能夠在多次實踐中得以熟練應用。以下則是筆者就此的分析與論述。
新課改背景下,使學生熟練掌握識字寫字方法已然成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但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目前識字教學仍舊存在一系列問題。第一,課堂上教師未能合理分配教學實踐,將側重點放在短文的講解與分析上,時不時提問學生,使得課堂識字寫字的時間大大縮短;第二,教學過程中應用的方式過于單一,習慣性地“注入式”教學為主,要求學生機械化地進行記憶,并未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實際需求;第三,識字寫字目標過于模糊,課堂上將所有生字生詞視為重點,帶領學生一遍遍地認識、書寫,陷入模式化的困境當中,致使學生思維受限;第四,寫字練習過于死板,僅僅按照模板進行“復制粘貼”,要求學生反復抄寫,長時間下去學生則會失去學習熱情[1]。
在低年段識字教學過程中,尤為關鍵的問題則是如何科學分配認字與寫字。低年段學生認知能力有限,若是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適宜的教學,必然會直接影響到識字寫字教學質量。因此,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當將認寫分開,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的時間內帶領學生更快、更多地認識漢字,這樣則完全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具體做法可參考如下:第一,全面分析低年段所有漢字,根據實際情況,將出現次數最多的漢字有機整合,放到前面帶領學生逐步認識;第二,按照書寫規范,遵循由簡到難、由少至多、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循序漸進地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寫字方法,并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眾所周知,興趣對學習來說極為重要。新形勢下,識字寫字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當將“興趣”視為最為關鍵的要素,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愛好,依托現代技術創新課堂,促使學生展開高效的課堂學習,并進一步鞏固他們的知識積累。以《小蝌蚪找媽媽》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學依托輔助教學設備,將識字、寫字主要內容呈現在PPT上,針對性地增添如烏龜、池塘等學生比較感興趣圖片,將其與漢字對應起來,創設適宜的情境。接下來,為了增添趣味性,展開“猜一猜、比一比”的課堂識字活動,以組為單位,將先將圖片呈現出來,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回憶猜測圖片中描述的漢字。之后,引導學生分析規范化的寫字方法,端正學生的態度[2]。由以上教學案例可知,合理創設情境并展開課堂活動,一方面,可大大保持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難度,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從本質上分析,識字寫字就是為閱讀寫作奠定基礎。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進行反向思維,從閱讀的角度出發,科學地為學生提供閱讀書籍,豐富學生知識積累,在此基礎上實現以讀促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閱讀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了解更多文化故事,也可不斷識字、鞏固基礎,形成完整的認知框架。例如,教師全面把握低年段學生興趣偏好,推薦《格林童話》《小王子》等等,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課堂上以故事教學法為主,使學生可全身心投入到識字寫字過程中,達到以讀促識的目的。另外,針對低年段學生可適當配置課外閱讀時間,從多元化的角度出發,盡可能提高閱讀形式的靈活性,這樣則可使學生收獲到更多的識字寫字方法。
語文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其存在于各個角落。新形勢下,教師應當了解語文課程的基本特性,基于此延伸識字寫字課堂,將其與日常生活緊密銜接。例如,鼓勵學生主動觀察身邊存在的漢字,主要有商標、包裝紙、路標等等,嘗試著去閱讀并書寫這些漢字,將其記錄下來。接下來,在語文課堂上主動展示生活化學習成果,與其他讓同學共同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必然會逐漸養成細致觀察生活的習慣,亦會積極地需求他人的幫助。同時,能夠在課堂上參與互動過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進而認識更多漢字并掌握其書寫方法。
“從扶到放”是寫字教學的基本原則,語文課堂上教師首先帶領學生觀察漢字,加以分析,其次端正學生寫作姿勢,引導學生掌握規范化書寫。具體做法如下:第一,熟悉基礎筆畫以及單一寫法,理順漢字筆畫,按照字帖反復練習,找到手感;第二,整體感知字形,剖析漢字特點,了解結構、偏旁、大小分配等等;第三,重點分析重點筆畫,防止出現較大的失誤;第四,經過多次練習清楚定位每一筆在田字格當中的具體位置,并達到美觀的要求[3]。除此以外,教師還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能夠在分析漢字書寫的過程中感知其結構美以及形體美,真正地理解漢字的魅力,進而保障書寫質量。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促使學生掌握識字寫字方法已然成為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現階段教師應當充分了解識字寫字教學現狀,并從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創設情境、以說促識,科學閱讀、以讀促識,立足生活、觀察識字等多個方面做起,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為學生提供更為適宜的學習空間,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