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正茂
(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一中,湖南 懷化 419100)
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歷時一年,湖南省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縣域教師交流助推教育精準扶貧課題組一行,通過網上和現場問卷、實地走訪、微信聊天等方式,走遍了芷江侗族自治縣18個鄉鎮54所中小學校和部分村教學點,收集到了第一手資料,對我縣教育現狀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調查發現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芷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快速發展,縣城常住人口從2015年的8萬增加到13萬,城鎮化達到52%,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鎮。教育資源向城鎮集中,呈現出“鄉村弱”和“城鎮擠”的發展態勢,城鄉教育差距進一步拉大。為彌補城鎮化帶來的師資缺口,近幾年從農村進城教師每年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大量優質師資力量流向城鎮,雖然通過特崗招聘和定向師范生培優予以補充,但是年輕教師成長需要一個過程。隨著優質師資力量流失,家長對農村學校教學水平失去認可,大量優質生源流向城鎮。并且優質師資、生源的流失,帶來的后果是教學質量的滑坡,致使部分農村中學高中升學率不到5%。
調查發現,我縣多數農村中小學教師呈現出年齡結構老年化,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手段單一化,專業化程度不高等特征,并且校園文化建設滯后,這嚴重制約了農村教育的發展。在硬件方面,我縣農村學校配備了相應的功能室,但是從圖書數量、質量,實驗器材,校本教學資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加上相關運行、管理人才的缺失,很多教學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且在目前這個信息化時代下,我縣農村多媒體教學設備不足,教育信息化水平低,以麻櫻塘中學為例,全校三個年級,六個班,300學生,居然共用一個多媒體教室,而且電腦還經常出現故障,無法正常使用。
伴隨著我縣新型城鎮化推進,大量農村人口流向城鎮,教育資源也不斷向城鎮集中。農村學生家長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想方設法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農村中小學生擇校成為壓垮農村教育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一,年齡結構老年化。我縣農村教師45歲以上教師人數為581人,占農村教師人數34%,30歲以下人數為520人,占比30.5%。農村退休教師返聘人數達到85人。農村教師年齡結構呈現斷層。
第二,教學任務重,專業化水平低。我縣平均農村師生比為1:11,部分邊遠農村學校學生人數銳減,但是教學工作依然要開展,以三道坑鎮中學為例,現有學生66人,三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級,現有教師及管理后勤人員12人,擔任著14門課程教學及管理工作,幾乎沒有專任教師,每個教師都要交兩個學科以上,工作任務重。而且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手段單一。
第三,晉級難,職業倦怠。我縣副高職稱評定向農村中小學傾斜,但是從2016年大批量晉級以后,每年副高指標很少,很多農村教師基本晉級無望,產生了職業倦怠。
第四,收入水平偏低,工作、生活環境有待改善。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教師收入水平普遍偏低,我縣雖然推出了鄉村教師津貼制度,但由于學校經費困難,教師福利待遇很低,教師宿舍、生活用水設施陳舊。隨著農村教育環境的改變,農村學生家長不認可,農村教師的社會地位不高。農村教師兩地分居的較多,家庭生活受影響大。致使很多優秀農村教師留不下來,教師流動大。
順應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教育布局合理調整,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一方面推動城鎮中小學提質擴容,化解大班額,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完善義務教育學位管理。另一方面加快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根據人口流動,學生人數變化,適當精簡農村辦學規模,縮減村級教學點,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推進農村學校向鄉鎮中心校轉移,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進一步加大農村中小學的投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從過去的教學樓、操場、宿舍改造轉向教學配套的各種功能室、校園學習、生活環境,以及教育信息化改造升級,推動農村辦學軟、硬件協調發展。
農村教師隊伍關乎農村教育發展的根本。穩定農村教師隊伍,首先必須改革現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人才流動體制機制,探索縣管校聘,城鄉教師輪崗制度。減少從農村“抽血”,多向農村“輸血”,城鎮教師不足問題應更多向大學畢業生招考。其次要在晉級、待遇上向農村教師傾斜,適當提高農村教師津貼,探索分類分級補貼的辦法。最后是關愛鄉村教師,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關心他們的家庭生活,評選最美鄉村教師,增加社會認同。
加大教育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根據農村教師的實際需求,開展送交,送培下鄉活動。支持農村教師到城鎮學校頂崗學習,促進教師更新觀念、專業成長。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深入開展校際交流、課題研究等活動,促進薄弱學校教師專業成長。組建校際交流網站,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縣域教師輪崗、支教是解決當前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途徑,教育行政部門盡快出臺義務教育階段城鄉教師、鄉鄉教師輪崗交流制度,完善考核、獎勵、激勵機制、提高保障水平,適當提高支教教師待遇。鼓勵教學名師下鄉支教,探索多種形式的支教方式,長期與短期,專職于兼職相結合。
總之,在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農村城鎮化不斷完善的進程中,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水平不僅依靠農村教師的內生發展,更需要外力的推動。只有改變鄉村教育環境和鄉村教師待遇等才會吸引更多優秀的師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