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吉林大學 產業黨委,東北 吉林 130000)
新的發展時期,我國對高校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高校后勤服務作為高校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對高校后勤服務管理進行創新,已成為當前高校改革的必然要求。從目前高校后勤服務管理現狀而言,受到傳統高校后勤服務管理理念的影響,高校后勤服務管理中存在較多問題,影響了高校后勤服務管理的創新。為對高校后勤服務管理創新提供相關指導,本人結合個人工作經驗及相關資料,合理分析了新時期高校后勤服務管理的創新。
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務管理面臨著新的改革要求。很多高校為保障發展水平,將高校后勤服務管理工作,轉接到專門管理部門進行管理。此種方式,簡化了高校后勤服務管理的內容,使高校后勤服務能夠在專業管理下,可以實現更高效化的管理。但部分高校在后勤服務管理方面,依然是由高校安排管理人員進行后勤服務管理,這種比較傳統的管理模式,因具有較多管理弊端,導致高校在后期服務管理方面,無法將新改革要求落實到實處,阻礙了后勤服務管理創新工作的有效實施。
信息技術眾多的技術優勢,使信息技術在眾多領域中都有著廣泛應用,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高校管理中,已成為高校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很多高校對于信息化的建設,認識比較片面化,單一認為在高校中進行信息化建設,應當加大力度做好教育方面的信息化建設,而后勤服務管理只是輔助教學管理,并不需要進行過多的信息化建設。此種錯誤的管理理念下,很多高校在后勤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方面,投入的資金與人力較少,沒有建設完善化的信息化服務體系,導致高校后勤服務管理跟不上時代發展,未能滿足高校師生對后勤服務的需求。
由于高校未能與專業管理機構進行合作,而是采用傳統管理模式,根據高校后勤服務崗位要求,招聘后勤服務管理人員,或者安排退休職工到后勤管理部門,對于后勤服務管理人員未能進行素質審核與培養,因此后勤工作人員多年齡大或素質低。加之,受到高校對后勤服務管理比較忽視、后勤管理模式需改進、后勤管理責任不夠明確等影響,后勤工作人員缺乏競爭與自我提升意識,過于滿于現狀,未能形成主動服務師生的意識,觀念與素質不夠與時俱進,導致后勤服務的整體管理水平比較低。
高校后勤管理服務的內容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即管理類、保障類、公共服務類與盈利類等。創新高校后勤服務管理,需結合高校后勤服務管理的內容與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高校后勤服務管理制度,制度需要詳細化與明確化,包含高校后勤管理服務的各個方面。同時需明確確定高校后勤服務管理人員責任,制定定期后勤管理工作會議制度,由學校領導人員與管理人員共同商議后勤服務管理問題,以及時解決高校后勤服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創新后勤服務管理模式與方式,不斷地完善后勤服務管理的內容,從而建立完善、合理的后勤服務管理體制。
高校后勤管理部門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與新媒體,開通高校后勤服務管理平臺及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公眾號的功能設置,實現后勤維修、意見反饋、失物招領、服務功能測試等功能,使師生能夠及時反饋與獲取相關信息,便于后勤服務管理部門及時收集所需信息,為師生提供更高效的后勤服務。高校后勤管理部門也可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對后勤服務信息進行檔案記錄,在大數據技術的信息采集與分析下,了解師生對于后勤服務的需求與滿意度,創新后勤服務管理不足之處。
提升后勤服務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可與相關機構進行合作,招聘素質與能力符合要求的人員。后勤工作人員正式工作前,高校需結合實際情況及管理要求,對后勤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培訓內容需包含信息技術、管理要求及服務內容等,后勤工作人員掌握基本流程與專業技能,具備良好的后勤服務意識后,才能使其正式上崗。同時,需定期對后勤工作人員進行新業務培訓,聘請相關技術專家進行講座,以不斷提升后勤服務人員的專業能力。此外,需建立崗位競爭機制、獎懲制度與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激發出員工的競爭積極性,使員工能夠具備主動服務、做好服務內容的意識,提升后勤服務管理的水平。
結語:綜上所述,后勤部門在高校運轉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及教育改革趨勢,必需要做好后勤服務管理創新工作,加大力度解決高校后勤服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創新高校后勤服務管理內容及體質,推進高校后勤服務的標準化、體系化與技術化,才能發揮出高校后勤服務管理的優勢,為高校師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