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山西省孝義市第九中學,山西 孝義 032303)
眾所周知,創新能力能夠體現創造性思維及實踐應用能力,只要創新能力得到提升,相應的創造性思維、實踐應用能力及綜合能力就能夠得到強化。所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成為打造高效初中數學課堂的重要舉措。對此,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數學教學經驗,分析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措施。
“興趣”一直都是學生學習的最佳指導老師,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源動力,所以必須利用多媒體開展趣味性數學課堂,以趣味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體措施如下:第一,根據學生實際及教學目標等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方案,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第二,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聲音功能、圖像功能、視頻功能及動畫功能等,制定形象的、生動的教學教案,諸如PPT、微課視頻等,以增加教學內容趣味性,從而打造趣味性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開發學生創新思維;第三,盡可能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課堂問題,并通過多媒體將問題的分析思路及解題步驟等展現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總結學習方法,以強化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1]。
例如,在對初中數學難點知識——“幾何”進行教學時,老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的動畫功能及視頻功能向學生展示常見的幾種幾何圖形及幾何模型,然后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利用多媒體制作成學習方案,學習方案要以PPT的形式展現,并添加自己的新見解。整個過程不僅讓學生學習到多媒體學習方法,還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簡單來說就是在課堂上留取時間及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影響下,不僅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交流,還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建立良好的生生關系及師生關系。另外,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通過討論能夠激發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靈感,從而解決各種數學難題,使得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對初中數學重點知識——“一元二次方程”進行教學時,老師可先設置“一元二次方程”相關課堂問題,然后以任務的形式分配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的數學問題分析能力、問題解決、數學實踐能力等均得到提升,這為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在完成任務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創新能力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
第一,教學內容必須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然后利用視頻等營造情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第二,要在課堂盡可能列舉多的生活實例,讓學生了解到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第三,要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和應用數學。
例如,在對初中數學重要知識——“概率”進行教學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一些事件的發生情況,然后讓學生計算出某事件的發生幾率,最后引出概率。如生活中某些決策經常會用拋硬幣來決定,這正是數學中所講的“概率問題”[1-2]。
數形結合思想是較為常見的數學學習思想,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函數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快速找到解答方程的關鍵,即先根據已知條件畫出函數圖形,然后列出方程組,最后解出答案。數形結合不僅加強學生記憶,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能力。
第一,根據學生學習實際及基礎設置課堂問題;第二,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以通過“提問-回答”的模式來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并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和創新;第三,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質疑,尤其是對自己不懂的問題,或者對老師講不明白的知識點,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從而觸發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第四,開展實踐探索活動,以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學生創造能力[2]。
例如,在對“三角形與相似三角形”進行教學時,老師可以先設置問題“三角形的種類有哪些?三角形與相似三角形的區別是什么?”等問題,讓學生自行解決問題。還可通過自由提問的方式將未能解決的問題傳達給老師,然后由老師進行更進一步的講解,,以發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質量,并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及全面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所以必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給予重視,并引進多媒體、情景化及問題等教學模式,以打造趣味性、高效性數學課堂,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