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三穗中學,貴州 三穗 556500)
課堂實驗一直是學生比較熱衷的,特別是初中物理教學,自從新課程實施后,課堂實驗已經在物理教學中占據了較大比重。但由于受時間限制,課堂實驗實施過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并不明顯,反而導致教師課程緊張,學生一頭霧水這種尷尬局面的發生。為了讓物理實驗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狀況,拿出一些比較直觀易懂的實驗方案來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達成實驗與課堂高效結合的教學目標。
由于初中生初次接觸物理學,對書本中抽象的概念和定義難以理解。所以,大部分學生感覺物理是一門“無法理解,無法下手”的課程,從而導致學生對物理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結合初中生追求新奇的特征,針對初中生的興趣愛好設計課堂實驗方案,給學生創造一種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一課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光的折射是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了變化,從而發生偏折的現象。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三菱鏡作為實驗器材,借助陽光給學生做演示,陽光透過三菱鏡呈現出七種顏色,并且軌跡和之前有較大偏差。通過課堂小實驗,既可以把物理學中抽象的概念簡單化,又能讓學生對光的折射這一概念了解清楚。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堂上現有的工具自己動手做實驗,教師可以示范:取一個裝有半杯水的杯子,把鉛筆放進杯內,觀察鉛筆的形狀有什么變化。然后讓學生按照同樣的方式操作,這樣,幾乎每人都能參與到實驗當中,近距離觀察光的折射所產生的效果。所以,實驗對學生在課堂上理解物理概念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這類實驗不占用太多課堂時間,同時也能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讓學生感覺物理并不是“無法理解,無法下手”的奇怪課程。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進步,很多學校都非常注重課堂的創新。所以,現在針對初中生的物理教學要采用:語言說明的同時搭配課堂實驗。在課堂上教師要擅長利用小實驗引導學生,例如:在學習《力與運動的關系》一課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力與運動的概念,教師可以通過小實驗演示:教師可以借助一顆乒乓球在地上滾動,讓學生明白乒乓球之所以滾動,是因為有力的作用;但是在滾動的過程中,乒乓球并沒有受力,而是慣性的作用帶動它向前滾動。所以,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也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但是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是依靠本身的性質來決定的。這樣學生通過一個乒乓球就能清楚的了解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同樣,教師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物品作為實驗工具,按照自己剛才的實驗方式重溫一遍。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小實驗,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讓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學生在自己實驗的過程中,能再次加深對力與運動的理解和掌握。
教師都知道物理課堂實驗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不但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在做一些較難的實驗時,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科學分組,高效率完成課堂小實驗。因為物理實驗的準確性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在課堂上往往會因為材料不齊全等原因無法完成實驗。因此,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材料,而且需要教師大膽的完善實驗方案,一些較復雜的實驗讓每個人都做不太現實,如果按照分組的形式,人人都可以學會,而且還能節省很大一部分時間。例如:在學習《電流的磁場》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實驗材料,課堂上現場制作電磁鐵。教師可以按照競賽模式讓學生比賽誰做的又快又好。在大大縮短制作時間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之間的配合,而且初中生都存在爭強好勝這類特征,所以他們會為了自己小組取得好成績專注地做實驗,也能讓學生體會到責任感和使命感。
科學教學在過去的課堂模式中,課堂的主體是老師,學生們往往在被動的接受知識,按照老師的規定去完成相應的學習。所以,導致他們自己動手操作的時間不多,因此,無法應對物理實驗中的很多內容,這樣對拓展與創新學生的物理實驗知識能力就會產生巨大傷害。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養成學生探究實驗的能力。將傳統課堂中遇到的弊端和問題有效的解決掉。從而將動手實驗和操作的機會為學生們提供出來,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們能夠更加自如、快樂充滿信心的學習。比如,在對“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教學中,老師為學生闡述對浮力帶來影響的一些因素,設置一些疑問,引導他們帶著疑問去思索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們在生活實踐中發現一些新的內容,然后探索出有關密度、形狀的一些答案,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聯想思維拓展出來,從而為更好的展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物理課堂實驗的設計上,教師和學生一起多動手,多參加,多思考,利用簡單的小實驗來理解課本內容,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簡單可行的方法。在科學分組實驗中,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不足,并且能加以改正。因此,教師通過創新小實驗,對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動手能力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