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斌
(貴州省松桃縣永安鄉完小,貴州 松桃 554107)
校園安全管理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安全行為習慣培養,要求學生遵紀守法,明確行為規范,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恐怖暴力、校園欺凌、誘拐、性侵等事件時有發生,安全問題已蔓延到校外。因此,學校不僅要為學生傳授課本中的文化知識,還要加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向學生普及安全常識,使學生自覺遵紀守法,能夠對違法亂紀的事說----不,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下面就我從事校園安全管理工作談幾點感受:
學校安全工作在現在乃至今后都將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開展安全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應合理整合、分配教育資源。加大對安全教育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形成良好的校園安全文化。環境對人的意識形態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小學生階段,他們還未形成完整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良好的文化氛圍將潛移默化地提升小學生的安全意識。首先,學校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多樣化的宣傳方式普及安全知識。如建立安全教育宣傳欄、電子屏、電子班牌、班級小報書刊等。開展安全月,向學生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教授學生基本的自救方法。其次,還可以利用校內活動,如升旗儀式、演講比賽、知識講座等活動中開展安全教育。另外,還可以將安全知識與漫畫、情景劇本、知識競賽相融合,營造出濃厚的校園氛圍。在富有趣味性的多樣化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營造出濃厚的安全教育校園氛圍能夠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使學生在各種活動的影響下增強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
完善的制度能約束學生的行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安全管理制度來自于實踐,又服務于安全實踐工作,學校要促進安全實踐工作的開展。學校應根據規章制度開展安全教育和管理,完善規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和教育的嚴肅性,才能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想要發揮學校安全管理制度的效果,教師需要制定細致、科學的教育計劃,保證每位教師都能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清楚在出現問題時應該怎樣做等,為培養學生安全行為習慣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鄉鎮小學一般沒有專門的安保隊伍,但是有的學校有配有門衛看守。對于門衛一職,不是簡單的看守大門,開門關門而已。而是要把安全隱患阻擋在門外,保衛好校園內部的安全。因此,對于鄉鎮小學的門衛一職應該招聘身體健康強壯的人士。其次,要求門衛人員的思想要充滿正能量,時刻把校園安全放在首位,把保護校園內的小生命作為首要任務。不隨意給陌生人開門,也不讓學生在校期間隨意出校門。平時巡邏時看到學生斗毆等不良的行為,要積極給予制止,在學生面前樹立正面的安全保衛形象。
開展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安全行為習慣,避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安全事故。因此,學校要加強教師的安全教育意識,將安全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開展多樣化的校級安全活動;同時要與家長密切聯系,做到學校、家庭共同教育防范,發揮家長的榜樣力量,每次活動加強家長反饋環節,讓家長對安全教育有個新的認識,從而讓學生的行為習慣向好的方向轉變:還聯系相關部門,與民警、消防、交通等部門進行合作,共同開展安全教育活動,使學生能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學習如何在意外災害中保護自己的安全和營救他人等。總之,學校安全無小事。學校要動員教師、家長共同承擔學生的安全教育責任和義務,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才能促進平安學校、平安社會的構建。我們應將安全教育工作看作一項長期的教育任務,運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在提高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安全教育已經納入到地方課程中,少數學校還普及了網絡安全教育平臺,但是安全教育絕不只能停留在現有層面上,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安全技能。一是在養成教育中培養安全習慣。以班主任為抓手,抓緊抓好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促進小學生自覺養成良好安全行為習慣。每年度開學,組織新入學的學生學習規章制度、中小學生守則。對全校師生上好“開學第一課”、安全知識專題講座等。在養成教育中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可度,從而規范學生行為。在安全教育中提高學生安全防范能力,為一生平安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在教學常規中培養安全習慣。學校要把安全教育落實到位,保證每兩周有1個課時的安全教育時間。每天放學前一分鐘,班主任或任課教師要為學生普及安全知識,高年級則由一名學生給全班同學講解安全知識。在每周末放學前,班主任要利用五分鐘時間對本周的安全教育情況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總結,評價每位學生的行為和安全意識,加強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重視。在節假日放假前學校要組織學生進行三十分鐘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醒學生注意假期間可能遇到的安全隱患。提高學生在假期間的安全意識,這樣才能全方位開展安全教育,保證學生的人身健康,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另外,在晨讀課上,教師要第一時間清點學生人數,做好早上和中午的檢查工作,記錄沒有到學校的學生并聯系家長詢問原因,避免學生在上學路上出現意外事故。
鄉村地區,大多數家長安全意識淺薄,學生在校期間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培養小學生主觀安全意識,是學校管理和教育的首要責任。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學校有責任承擔起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的責任,不斷探索校園安全教育以及管理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