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城南幼兒園,貴州 畢節 552100)
引言:幼兒階段是幼兒語言能力的開發階段,在幼兒園區內教師一定要抓住幼兒對色彩和新鮮事物好奇的心理,利用園區環境幫助他們在三到六歲這個黃金時間,語言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為他們小學階段的語言表達奠定堅實的基礎。
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交流水平,幼兒園是學生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是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重要基地,在當前幼兒園中,幼兒發音不正確、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且由于家庭環境的不同,對幼兒園表達能力教育的程度也有所差異,部分幼兒已經能夠掌握發音,而另外一些則只會含糊不清地說出一兩個音節。而通過幼兒園的教育則可以較好地縮小這一差異性,根據幼兒的實際狀況采取相對應的措施,讓幼兒不僅能夠掌握正確的發音標準,還能夠較好地通過與同學、教師的交流進一步鞏固自己的交流能力。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就是語言,通過良好的語言能夠減少幼兒之間的距離,增進情感,并擴大幼兒的交際范圍。在當前社會中,部分性格內向,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擁有的朋友較少,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容易被教師所忽視。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更加的活潑,往往會受到小朋友與家長老師的喜愛。因此推動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也能夠較好地促進幼兒交往的發展,讓學生能夠找到興趣相同的朋友。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于幼兒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教師不僅需要培養育人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還要進一步推動兒教育體系的完善,促進教學資源的合理、科學配置。因此,想要更好地符合時代的需求,教師在進行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時要秉持反思自省的原則,不斷總結在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中的方法,發現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變,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讓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幼兒的自身特征也有對教師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有著不同的要求,對于幼兒來說,其正處于懵懂無知的階段,對于新奇事物總有一定的好奇心,而不能較為安分地一直聽教師講解。因此,幼兒教師要結合這一特征,在開展教學時要以趣味性為主,教育性為輔,在潛移默化中教授學生知識,這樣才能真正讓教學內容發揮作用,保證幼兒教育中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切實有效性。
幼兒在上學以后,一天的主要時間都在幼兒園中度過,幼兒園有責任創立豐富的語言訓練區域供幼兒進行學習,可以根據每一個幼兒的不同情況去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根據每個幼兒園的具體情況,針對個體環境合理安排訓練區域,使幼兒在整個園區中時時刻刻都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在班級外部環境的設置上,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在整個教學區域的墻面上貼適合兒童閱讀的刊物和畫冊,最好是圖文并茂樣式的。在海報的選擇上,園區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年齡的幼兒,針對大班兒童也可以貼一些帶有漢語拼音的漢字,可以通過圖片的形式去吸引幼兒的注意,圖片有很多的色彩對于幼兒來說非常有吸引力。這些材料的選擇一定要注意文字形式盡量短小押韻、朗朗上口,在教師帶領幼兒通過時,能夠使教師在短暫的時間內帶領大家閱讀材料上的文字;園區還可以在各個樓層的公共區域分別設置各種閱讀角落,運用一些俗語、諺語或者簡單的提示語句,層層遞進幫助幼兒對語言能力的運用,這種方式既能幫助幼兒掌握一定的小知識,在家長進入園區時也可以對大人們起到提醒的作用,使其充分地認識到語言能力非常重要。
對于幼兒來說,表達能力非常重要,可以很好地讓別人了解他們的想法,而閱讀刊物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不愛說話的幼兒通過自己的個人喜好進行閱讀,先從敢說開始練習,長此以往,閱讀刊物的好習慣可以幫助幼兒開發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思維方式,通過自己的思考盡情用語言方式進行表達。在圖書的選擇上可以購置成品刊物,通過閱讀成品刊物,教師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使每位幼兒都成為語言的領導者,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溝通,利用語言的獨特魅力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教師利用循序漸進的引導,樹立小朋友的自信心,讓他們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讓小朋友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狐貍和烏鴉》的故事中,教師先為幼兒講述這篇小寓言,再利用一些道具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既可以完全按照故事中的臺詞進行表達,又可以根據故事情節自己編纂。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小狐貍是如何行走的呢?烏鴉想要站到樹上,它要怎么做呢?運用這種提問的方式讓幼兒盡情表達,在游戲的環節中利用情景模式,讓幼兒在玩中學,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在幼兒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生活習慣是極其重要的,對于其今后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教育對學生有著啟蒙的作用,因此想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要從幼兒教育抓起。語言表達能力作為一項基本素養,是培養學生其他能力的重要基礎,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能提升幼兒的交流能力,還能夠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而在當前社會中仍然存在重視度較低、缺乏趣味性等問題,不利于幼兒更好地發展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進一步制約了幼兒綜合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