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悅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石人溝中心校,河北 承德 068350)
情境教學法是伴隨新課改的推進,而被教師引入小學美術課堂之中的。在進行美術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運用游戲、問題以及生活中的元素,進行課堂情境的構建,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促進美術課堂散發魅力。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情境教學模式在各科的教學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隨實踐教學經驗的累積,教師逐漸意識到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理念,而積極引入情境教學模式,使美術教學課堂更加生動,更加富有色彩,更具有魅力。
雖然學生年齡比較小,但老師也要好好備課,不要認為學生不懂而敷衍了事。在備課的時候想想如何通過備課內容把學生帶入情境中,怎么讓學生對所教的內容印象深刻,怎樣讓學生了解畫家為什么要畫這幅畫,這幅畫為什么是這種角度。此時此刻,教師一定要敢于創新,敢于把自己想到的情境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中,讓學生身臨其境,例如教學生畫《向日葵》的時候,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放一首歌曲,有感情地說道:“早晨,太陽高掛,天藍藍的,白云一片片,微風吹在你的身上,你走在小路后再問:“大家知道為什么這幅畫的向日葵面向太陽而不是面向我們嗎,這是因為向日葵是面對著太陽生長的,太陽在哪,向日葵就面向哪,作者是這樣看到的,所以這樣后再問:大家知道為什么這幅畫的向日葵面向太陽而不是面向我們嗎,這是因為向日葵是面對著太陽生長的,太陽在哪,向日葵就面向哪,作者是這樣看到的,所以這樣畫向日葵。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想象自己看到了向日葵,也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了《向日葵》這幅畫的構圖原因。
興趣是學習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內容,是學生心理當中最活躍的因素,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之后生的特點使得游戲成為學生的最愛,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我們在進行課堂情境構建時候,也應當基于學生的特點,進行游戲情境的創建,從而讓學生在自主參與游戲活動中,逐步完成對美術知識的認知。例如,在《我的動物朋友》這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抓住動物的特征,促進學生針對動物的特征進行繪畫,教師就可以通過游戲活動的設計,提高教學的效果。在課下,教師將學生身邊常見的動物,以圖片的形式進行表示,使得每張圖片指向一種動物,如一只貓、一只狗等。隨后,在課堂中,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卡片展示給學生,并讓學生對教師所展示卡片中動物的特征進行描述,對于描述最為貼切的學生,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能夠更好地完成之后的美術知識學習。顯而易見,在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利用游戲的形式促進課堂情境的構建,能夠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同時,感受美術課堂的趣味性,從而積極進行美術知識的學習,感受美術課堂的魅力。
問題是小學美術課堂中極有價值的資源,在課堂中,學生的思維都可以圍繞問題進行展開,同時思維進行活躍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在傳統美術課堂中,存在部分教師對問題情境的利用不足的情況,多表現為教師使用陳述性的問題等,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力和主體性。因此,在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美術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安排的內容,向學生提出探究性、創設性的問題,從而調動學生的探索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探索中深化自身對美術知識的認知。以《天外來客》這一課的教學來說,教師就可以借助問題的優勢,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通過本節課了解空間知識,并且初步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思考外來生物劇中外來生物的形象是否貼切呢?等探究性的問題,促進課堂探究情境的構建,從而讓學生在對這些問題的分析、解答中,逐步認知本節課的知識。劇中外來生物的形象是否貼切呢?等探究性的問題,促進課堂探究情境的構建,從而讓學生在對這些問題的分析、解答中,逐步認知本節課的知識。不難看出,在小學美術知識的講解中,教師能夠利用問題為媒介,促進課堂探究情境的構建,為學生自主進行美術知識的探索提供方向,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價值,實現美術課堂的有效生成。
例如,在《剪紙》這一課中,教師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可以從生活中賞析剪紙藝術,形成一定的剪紙能力,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生活情境引入課堂的形式,促進學生進行感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先使用多媒體中的影像技術,向學生呈現春節時家家戶戶貼剪紙的場景,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感知本節課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
按道理來說,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并不會教給小學生很多復雜的繪畫,而是教學生畫一些日常所見的物品。例如:這堂課教學生畫一個蘋果和香蕉,老師不應該直接在黑板上畫蘋果和香蕉讓學生去臨摹,可以從家里拿一個可以吃的蘋果和香蕉,放在講桌上,然后再在黑板上畫上蘋果和香蕉,結合真實的物品和黑板上的畫,再給學生講解畫香蕉和蘋果的重點,然后再讓學生看著真實的蘋果、香蕉和黑板上的蘋果、香蕉進行臨摹,這樣做就把抽象的蘋果和香蕉具體化了,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記住蘋果的模樣,香蕉的模樣。再比如,這節課教給學生畫一幅風景畫,畫上有太陽、草、花。在畫之前,可以帶著學生走出教室,看看校園的草、花,看看天上的太陽,然后再回到教室。隨后,老師在黑板上畫上太陽、花、草,讓學生去臨摹。這堂課畫的這些東西都是學生眼中真實看到的,并不會很抽象,也讓學生知道太陽、花、草都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顏色的。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也推動了課程的進展,不需要去和學生解釋草為什么是綠色的,為什么花不是綠色的等這種問題。